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90043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 浙、簇 ”6个生字,会写 “ 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 “ 一簇、杜鹃、突 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 双龙洞 ” 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 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 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 难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

2、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认识“ 浙、簇 ”6 个生字,会写 “ 浙、罗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 “ 一簇、杜鹃、突 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 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 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 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 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出示课 件 2】 “ 溶洞、石钟乳、石笋 ” 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 词语。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 走进那狭窄

3、的双龙洞。 (板书: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 3】 由学生熟知的事 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 的兴趣,及时认读词语 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 知。 了解作者,有助于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 10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 会活动家,有 “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 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 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学生理解课文。 新课 教学 () 分 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 画较多的生字如 “

4、鹃、臀、蜿、蜒 ” 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 形。 (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让 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 (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4、5】 浙江 一簇臀部 漆黑 蜿蜒 杜鹃 宽窄肩背 移动 额角 陆续 石钟乳石笋 变 化多端 上源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 “ 簇 笋” ,翘舌音 “ 浙 窄 乳” 等。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 臀 窄” 。 “ 臀” 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 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 “ 月” 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 窄” 上窄下宽,下面的部分是“ 乍” ,不要写错。 2.画出课文中的

5、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 它们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 6、7】 (1)拥挤: (人或车船 )等挤在一起。地方相对较小而 人或车船等相对较多。 (2)空隙: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空 旷间隙;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 (3)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充分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自 主理解词语,质疑问难 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 主学习的主人。 (4)蜿蜒:上下起伏前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5)依据:基础,按照。 (6)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 ,山峰 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 ,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6、(7)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 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 也叫钟乳石。 (8)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 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 (9)名目:事物的名称。 4.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 能理解的词语。 )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出示课件 8】(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 完成。 ) 4.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 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 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对照

7、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通过读书、画线路 图, 学生整体感知了课 文, 理清了文章的叙述 顺序,对理解课文, 学 习写法做好了铺垫。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分 钟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 道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 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到底有 多么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那里看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 ju n h sh ji n b i y d n sho wi ()()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 系(j x )绳子稍(sho s o)微蜿(w n

8、wn)蜒 漆(q x )黑上源( yu n y n)盘曲( q q )而上 浙(zh z )江仿佛( f f )呈(ch ng c ng)粉红色 三、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端正,不歪斜东西的一头项目方面事情的开头仔细地看用手平正地拿 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异:不同的分开另外的,别的特别的奇怪 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 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答案】 一、杜 鹃合 适肩 背移 动稍微 二、 (j )(sho )(w n ) (q )(

9、yun )盘曲( q ) (zh )(f )(chng ) 三、1.2.3.4.5.6.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 双龙洞 ” 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 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 的准确和朴实。 3.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 洞外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 生走进溶洞, 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出示课 件 12】

10、 检查复习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重温溶洞的美 丽景色,激发情感,为 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分 钟 二、“ 初入溶洞 ” ,感受 “ 美丽” 。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 些?【出示课件 13】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 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 “ 明艳” 一词,写出金华一带 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 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 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 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出示课件 1

11、4】 预设:一个 “ 迎” 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1)“ 时而 时而 ” 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 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 同。 (2)作者巧妙地运用 “ 宽、窄;缓、急; ” 两对反义 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 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 时时变换调子 ” 。 (板书:宽、窄;缓、急;) 抓住重点词语 “ 明艳、迎、时而 ” 等来 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 让学生了解在去双龙 洞的路上见到的美丽 景色,训练学生理解词 语的能力。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 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 “

12、狭窄” 。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 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 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 方,说感觉等手法 )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出示课件 16】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 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 挤压” 的感觉。这句 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 稍微” ,“ 一点 儿” 告诉

13、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 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 非常逼真。运用“ 要 是准” 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 挤 压” 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 得观赏。 【出示课件 17】 着重理解 “ 即使” 这部分的强调作用。这句话的意 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 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用“ 即使” 这个关联词作强调,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用 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作什 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 比作什么了。 三、复述课文,写段训练。 【出示课件 18

14、】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 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用“ 时而时而” 写句子。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 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 3.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汽车行驶: 自然天气: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 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19】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 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 眼前一片明 艳” 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 语言描绘了双

15、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 素,真实可感。 3.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回顾课文内容, 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 情。 搜集资料为了让学 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 素养。 板书 内容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出示课件20】 路上(宽、窄;缓、急; )-外洞(很宽)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 -出洞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沙土()的映山红()的公路 ()地移动()地流着()地举起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 花朵还是叶子,都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都 三、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

16、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 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 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 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 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 行了” ,船就慢慢 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 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 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 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1. “孔隙” 的特点是 _。表现在:。 2.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3.船的进出方式是: 4.乘船必须 5.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答案】 一、 (粉红)(各色)(宽阔) (慢慢) (缓缓)(高高) 二、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会一直走下去。 三、1.窄小,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2.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