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6老山界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8732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6老山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6老山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6老山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6老山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6老山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6最后一课 知能演练 活用 夯基达标 1. 下列句子中 ,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请到里边坐。 ”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B.队伍挤得紧紧的 ,站累了 ,就在路旁坐下来 ,等前头喊着 :“ 走,走,走” ,就站起来再走。 C.回头向来路望去 ,那些小山都成了 “ 矮子” 。 D.路只有一尺来宽 ,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瑶 民(y o)歇 脚(x ) 军阀 (f ) 缴 租(ji o) B.苛 捐(k ) 欺侮 (w) 攀 谈(pn ) 煮粥 (zhu ) C.盛 饭(ch ng) 峭 壁(qi o) 骨 碌(g )

2、 咀嚼 (ji o) D.点缀 (zhu ) 澎湃 (b i) 疲倦 (ju n) 倾 斜(qng )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从山脚向上望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 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跟星光接起来 ,分不出是火 把还是星星。 () (2)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 ()()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 去显显身手呢 ?()()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共产党领 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

3、的全过程。 B. “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 ,土名叫老山界。 ” 文章开头就点 出“ 三十里高 ” ,说明山势高峻 ,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 “ 翻越老 山界” 联系不大。 D. “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 去显显身手呢 ?” 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 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2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57题。 半夜里 ,忽然醒来 ,才觉得寒气逼人 ,刺入肌骨 ,浑身打

4、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 子蜷起来 ,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 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 有几堆火没有熄 ,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 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野 马在平原上奔驰 ,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5.文中写了 “ 除此以外 ,就是寂静 ” 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响 ,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

5、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6.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811题。 六月雪 田国浩 渡过金沙江 ,又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 ,就到了雪山地区。 天黑以后 ,我们借着朦胧的月光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径向上爬去。队伍拉得很长, 抬头看 ,头顶上有人 ;低眼瞅,脚底下也有人。战马在嘶叫,啦啦队在前呼后应。喊声、歌 声震荡着草木丛生的山谷,发出欢乐的回响。同志们的情绪实在高,但都走不快 ,因为路 太难走了 ,又看不清 ,一不小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险 。 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 ,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

6、。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我们在 道旁停下来 ,吃了点炒面 ,又继续前进。 越向上走 ,山势越陡 ,小道儿几乎要直立起来了。山路虽然由前面的部队做了一番 修补,但是骡马走起来 ,仍然相当不便。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到了 ,就有砸 破脑袋的危险 。山涧里的水向下倾泻着,溅起几尺高的白沫子 ,发出哗哗的吼声 ,真叫人 胆寒。 将近中午 ,我们才爬上半山腰。刚一拐弯,便见到两座高山 ,好像要紧紧地偎依在 一起似的 ,把小道夹在中间。两边石壁上伸出几棵葱绿的青松,路旁青嫩的小草刚长了两 寸高,几棵黄色的小花骄傲地随着温和的山风摆动。这里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色。而背 阴的地方 ,微风徐来 ,凉爽宜人

7、 ,又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 ,使人完全忘记了当时正是夏天。 3 又往上走了两个小时 ,就好像进入了冬天。白皑皑的积雪,越来越厚 ,道路滑溜溜 的,行动更困难了。走在我后面的一个贵州籍同志,由于年岁大 ,身体弱 ,越走越喘 ,越走越 吃力了。我顺手去接他的枪,副班长也赶上来要帮他拿背包,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 ,还是 艰难地支撑着身子前进。 下午三点钟我们到达了山顶。大家多么高兴啊!忽然西南方向涌起一块乌云,挨着 山头迅速压过来。接着暴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不一会儿,又变成了鹅毛大雪。 真是瞬息万变。我们身上的单军衣被浸透了,有的地方还结了一层薄冰。冷风一吹,把大 家冻得上牙直打下牙。指导员和连

8、长忙着叫大家打开被子,披在身上。 风好像故意和我们闹别扭似的,越刮越大。我们的脚陷在一尺多深的雪里,费老大 劲才能拔出来。被子被风吹得鼓起来,像船上的帆 ,拖得我们来回直晃荡。我们几个人就 互相搀扶着 ,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 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这简直比蜀道还难!” 后边的小 通信员不知把这句话听成个啥,就接着说 :“ 指导员 ,我们不是已经上天了吗 ?咱们的脚早 就站在云彩上面啦 !” 他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有删改 ) 8.文章最后指导员说 “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这简直比蜀道还难” ,他们爬这座山难在哪里 ? 请简要概括。 9.第段和第段两次提到“ 危险”

9、 ,具体指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10.有人认为文中对春秋景色的描写与文章的主旨没有关系,完全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 理解。 11.请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表达交流 12.下面是某校七年级 (3)班同学有关老山界一课的课堂讨论,请你说说自己的看 法。 老师:作者在文章的篇末说 “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请同学们说 说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 ,究竟遭遇了哪些困难。 学生 1:老山界山路狭窄、崎岖、陡峭,我觉得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首先遭遇的是走路 难。 学生 2:红军部队负载笨重 ,又有国民党军队追击 ,形势紧迫 ,要翻过这座山 ,我觉得红军的 处境难。 我的看法 :

10、 体验中考 4 13.(2017四川泸州中考 )我市某中学在学生中组织了一次以“ 传承长征精神 ,感悟红色文 化” 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 确,语言连贯 ,不超过 75字。 (2)假设你也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写一段话 ,谈谈你的收获或体会。要求:主题明 确,感情真挚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 50字。 答案: 夯基达标 1.B解析 A 项,“ 歇” 应读“ xi ” ;C 项,“ 嚼” 应读“ ju ” ;D 项,“ 湃” 应读“ p i” 。 2.B解析 应删掉冒号。

11、3.(1)夸张(2)比喻排比(3)拟人反问 4.C解析 “ 联系不大 ” 错误。红军取得最后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课内品读 5.C 6.解析 这段文字叙述了夜宿山路中的情况及感受,描写了醒后所见的夜晚景色。 参考答案 记叙、描写。 7.解析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画线句子的内容判定即可。 参考答案 按照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课外拓展 8.(1)山道曲折、山势陡峭、雪道滑溜,表现为走路难。 (2)风大、雪厚、天寒 ,气候恶劣 , 体现了处境难。 9.解析 关键是理解 “ 危险” 二字所在句子的意思。突出爬山的“ 危险” 是为了表现人物的 英勇乐观。 参考答案

12、 第一个 “ 危险” 指人有滑下去的危险 ,第二个 “ 危险” 指人有被山壁上悬着的石块 撞破脑袋的危险。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攀登的艰难反衬同志们的大无 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解析 从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或表达中心的作用方面分析。 答案示例 (1)不能删。这里描写位于山的同一高度的地方,却呈现与时下不同的春秋景 色,这样写更能突出山势的复杂、山路的崎岖险峻,衬托红军战士不畏困难的英雄气概, 5 同时也为后面描写山顶的异常气候做铺垫,从而使文章起伏有致。 (2)可删去。环境描写 是为衬托人物形象服务的,文中主要是通过艰险的山势和恶劣天气来突出红军战士形象 的,而这里的优美的环

13、境描写并不能起衬托人物的作用,与上下文显得不一致 ,因此可删 去。 11.指导员的话是把红军爬雪山的艰难与“ 蜀道难” 进行对比 ,说明爬雪山所遇到的困难要 多得多 ,赞颂了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小通信员的话说明战士们所爬的山之高,反问 句和感叹句表现了红军战士征服困难后的自豪之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2.略 13.示例 (1)活动围绕红色主题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制作小红旗 ,排练 节目;在活动实施阶段 ,要重走长征路 ,看望老红军 ,最后表演节目。 (2)“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朗诵着这首诗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浮 现在眼前 ,我不禁感慨万千。 “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 ,重走长征 路,感悟红色文化 ,锻造坚毅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