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366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2020年整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C.06 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 法属于 A 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 B 纵向 研究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DNA2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

2、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 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 境。 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 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 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 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 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 那就是语词。 11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 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 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 、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 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 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4、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 6 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 5 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 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 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 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 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5、。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 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7 在感动运动阶段, 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 于阶段中、 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 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32一般来说,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

6、上是反射性的。 33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5岁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 34 8 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3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 发展等方面。 364 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 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 37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 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3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 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

7、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4 39皮亚杰研究了 27 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 社会化语言。 40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41 社会化语言有下列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 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42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因果关系的解释,只有对 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43语言获得理论有先天获得论、语言习得论、相互作用论。 44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45对儿童来说,寻求亲近是依恋的核心与基本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强烈的相互依存的 情感则是依恋基本的

8、内在心理压力。 46有研究认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 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47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 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 48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49 儿童在 24 岁之间, 攻击形式发展总趋势是: 身体攻击逐渐减少, 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3 50柯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51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02 岁) 他律道德阶段(27 岁)自律 道德阶段 (712 岁) 52社会心

9、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 教师 是影响儿童最有 力的人物 53、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 3 水平, 6 阶段。 54到了 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5 55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逐渐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光光的 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 ,称为蝌蚪人。 56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及定型期。 57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经历了本能直觉期和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 58

10、心理学家 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 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59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 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60搭积木、插积塑、捏橡皮泥、折纸、小制作等游戏是结构性游戏。 61到了 4 岁左右,结构性游戏成为儿童最主要的游戏形式。 62按照学前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表现的年龄特征,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我 导向的装扮游戏,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序列性装扮游戏及角色游戏。 63当儿童的几个装扮行为具有连贯性时,这种游戏被称为序列性装扮游戏。 64托马斯将儿

11、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 (1)容易抚育型(2)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65观察儿童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性格的种种表现。总的来说,有如下特点: 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 66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 控制。 67自我意思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 自我。 684 岁儿童,开始出现了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693 岁左右的孩子仍倾向于用名字称呼自己,而不用代名词“我” ,好象是将自己和 自己以外的人或物同等对待的。 703 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这就意味着儿童开始了对

12、自己 心理活动的意识。 71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72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73 68岁的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 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 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 74 913 岁的儿童处于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 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4 75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 童发展的控制。 76 当儿童把玩过的玩具放进筐子里后,老师立即表扬这个行为,以后这孩子收拾玩具的行为 会大大增加.这是操作性行为。 77斯金纳认为

13、,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 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78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 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 行为的矫正。 79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80强化除直接强化外,还有替代强化,即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也是有效果的。 81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 有次序地进行的. 82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83 格塞尔认为, 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8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主体(即大脑

14、) ,也不是来自客体(即 环境) ,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85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86.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87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 ” 88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中,教学的性质具有若干个极限点。第一个极限点是 3 岁以前的儿童,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 的机制。 (对) 2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 3发展的连

15、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4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5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 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错)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对)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对)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 (对) 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错) 12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 (对) 四、名词解释四、名词解释

16、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 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5 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5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6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 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7记忆策略是指是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 心理活动。 8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9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10形式运算: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