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鉴赏(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259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古诗鉴赏(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升初古诗鉴赏(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升初古诗鉴赏(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升初古诗鉴赏(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升初古诗鉴赏(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古诗鉴赏(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古诗鉴赏(2020年整理).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古诗鉴赏技巧与答题模式汇总古诗鉴赏技巧与答题模式汇总 把握四个重点把握四个重点: 意境意境 意象意象 情感情感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古诗词赏析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 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 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 一、诗歌的分类一、诗歌的分类: 以故事的题材分类为例,介绍各自的特点。 1 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其他诗人

2、也有不少描写山水 的佳作。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比如王维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 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 绪。 (2)享受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 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 厌弃官场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 如陶渊明的 归园

3、田居 (其一) , 就表达了“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 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 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山水田园诗要从分析景与情入手,弄清作者从哪些角度(形、色、声等) 写了哪些景物 (意象) , 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以及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 从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山水田园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从描写景物的角度看,关注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明、暗的变化,关 注其绘形、绘声、绘色的方法,关注有没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

4、结合等技巧。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看,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等。 【典例展示】【典例展示】 考查角度一:景物特点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问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答题时,首先要总括景色特点,然后看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再看其中的 人物、时间、地点和景物的具体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从中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参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落叶飘飞的深秋

5、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考查角度二:思想情感 初见嵩山 张 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问题】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解题思路】首先可以从诗题看情感,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 待”之情。其次可以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 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参考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

6、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 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 切之感扑面而来。 考查角度三:写作手法 余杭四月 白 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问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 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形式上看, “朱”“青”“绿”“白”四种颜色, 不仅形成形式上的对仗,

7、 也增添了诗歌的诗情画意;从内容上看,诗人选取了余杭四月的朱樱、青豆、绿草、白鹅等几种景象,展示出了余杭四 月浓浓的春意,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参考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 、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 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 叠加的方式巧妙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 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考查角度四:语言艺术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

8、涌银山。 【问题】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解题思路】要把关键字放到诗歌当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一个“软”字, 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 趣。 【参考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 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 2、咏物诗、咏物诗 常常借助自然或社会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此类诗常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赏析此类诗要注意两 3 点: 一

9、是抓住所咏之物的特点;二是理解作者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意象分析意象分析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 ,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 其妙) 。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 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10、陆游咏梅, 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 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 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 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 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

11、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 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 分析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分析咏物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如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 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

12、咏 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整体构思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 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典例展示典例展示】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思考: (1)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诗情? a 外在特点: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 b 内在的神韵、品格:历尽风霜而后凋, “卓为霜下杰”的坚贞品质。 (2)对菊花的赞美中寄寓作者的什么深意? a 诗人借咏物以言志,将菊花的自然特点加以拟人化处理,使之成为诗人理想人格的象征。

13、 b表达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追求,是诗人人格的写照。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 作者: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思考: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即作者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 a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 b 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卜算子咏梅(词)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思考:这首词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怎样

14、的?试分析。 表现手法:作者托物言志,借梅花的孤傲高洁,表达自己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品格。 分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既写梅花俏不争春的高风亮节,又借以喻人。 “零落成泥碾作 尘” ,写梅花在风雨摧残下凋落,就算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然!这正是作者饱受群小中伤打击、但依然高洁自 持,决不与之为伍的艺术写照 . 3 3、送别诗、送别诗 主要书写离情别恨、或者用以激励全面,或者表达深厚友情。写法上多情景交融,用景色来烘托诗人的感情。 常见意象有杨柳、阳关、酒、长亭来表达惜别之情。 常见的送别之情: 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

15、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 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 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阔别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4 4、羁旅诗、羁旅诗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 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穷厄,乡土之梦都会始终伴随。相思是苦涩 的,也是美好的。 常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的写法,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情相生。 常见意象: 归雁 圆月 客船 天涯 他乡 孤灯 无眠 晚钟 醉酒 凄风 苦雨 慈母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