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269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5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 建筑工程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 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1.信息化知识 1.1 信息化概念 信息与信息化 本体论信息概念: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认识论信息概念: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 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他的“状态和方式” 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 述。 信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相互关系: (1)认识论信息和本体论信心是相通的,它们共同的核心都是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 (2) 两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因素: 引入主体因素,本体论信息就转化

2、为认识论信息;去除主体因素,认 识论信息就转化成为主体论信息; (3)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和先觉条件之一,就是要把本体论信 息恰如其分的转化为认识论信息,为其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化: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其核心是要通 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 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 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 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6 个要素。

3、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先进网络文化;推进 社会信息化;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 高信息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国民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战略资源 土地、能源、材料+信息 1.2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内容 电子政务 : 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 隔的制约,建设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的广义概念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电子政协、电子 人大。 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 2 个方面,

4、(1)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2)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 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 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 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 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 展, 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 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 协调性、 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

5、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指导原则: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 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目标:十五 期间,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 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 ; 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基础性、 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 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主要任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具体分为 8 个方面:建设和整合 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规划和开发重要政 务信息资源;

6、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 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1.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 行为规 范和业务流程。 企业信息化结构:产品 / 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企业信息化就是在企业作业、 管理、 决策的各个层面, 科学计划、 过程控制、事物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化信息 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 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企业资源规划(ERP) ERP:Enterprise Resour

7、ce planning,一般来说,ERP 是一个 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 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 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来看,ERP 系统是一种软件工具,是一套复 杂的信息管理系统。ERP 系统综合运用数据库、面向对象、图形用户 界面(GUI)和网络通信等计算机技术,实现系统化的企业管理。 ERP 系统特点:ERP 是统一的集成系统;ERP 是面向业务流程的 系统;ERP 是是模块化可配置的;ERP 是开放的系统。 ERP 系统功能:财会管理;生产控制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 管

8、理等。 客户关系管理(CRM) 客户 Customer 狭义概念,仅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或者 指为企业提供经济来源的群体;广域概念,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使用 者, 或者指为企业提供经济来源的群体, 还包括他的员工、 合作伙伴、 竞争对手。 ERM: Enterpris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广义概念,企业关 系管理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狭义概念,客户关 系管理 CRM 定义:CRM 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 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CRM 概念的 3 个要点 : 客户、 关系

9、、管理。 CRM 三角模型:如下图,该模型由信息技术、CRM 应用系统、CRM 经营理念三条边组成。 CRM 体系结构:如下图 CRM 系统功能: (1)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2)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3)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 并且在这三者之间实现通信接口, 使得其中一项业务模块的事件可以 触发另外一个业务模块中的响应; (4)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即这个系统必须 实现基本的数据挖掘模块,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 供应链管理(SCM)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的概念:传统概念认为

10、供应链描述的是企业间的采购、供 应关系,这种关系仅局限于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与外 部供应链成员的联系。现代供应链概念增加了三个要点:关于核心企 业、关于战略伙伴关系、关于增值链。 供应链的结构 : 如下图, 供应链是一个范围很大的企业结构模式, 包含了所有参与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开始,经过各个环节,直到最 终用户。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满足服务水平 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 仓库和商店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 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各种信 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 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

11、供应链管理分类: (1)按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分: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 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2)按网状结构分:V 型供应链、A 型供应链、T 型供应链; (3)按产品分:功能型供应链、创新型供应链。 (供应链的设计) 敏捷供应链特点: (1)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的生产方式的快速重组,有助于促进 企业间的合作和合作的优化,从而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对市 场需求的快速理解,对新产品或服务的快速研发、生产和供应; (2)不仅支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而 且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 (3)敏捷型供应链中各个企业能根据敏捷化要求方便地进行组 织

12、、管理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企业应用集成 EAI: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 技术是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 2 个或更多 的企业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 EAI 内容: (1)企业内的集成:集成模式有界面集成、平台集成、数据集 成、应用集成、过程集成;(2)企业间应用集成。 EAI 集成模式有 3 种,分别是面向信息的集成技术、面向过程的 集成技术、面向服务的集成技术。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概念:使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 方式进行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类型: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 B

13、2B,企业与客户间的电 子商务 B2C,客户与客户间的电子商务 C2C,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电 子商务 G2B。 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 安全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在线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技术装备 体系;服务体系;运行监控体系。 1.4 商业智能(BI) BI:Business Intelligence 商业智能: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 的业务经营决策。 商业智能的实现涉及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及应用,是对商业 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 或者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 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

14、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s Process) 、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指源数据经过清洗和转换等成为适 合于挖掘的数据集。是从特定形式的数据集中提炼知识的过程。 联机分析处理(OLAP)也被称为多维分析。 商业智能的实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 掘。 实施商业智能的步骤:需求分析;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建 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 2.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2.1 信息系统服务业 信息系统服务业的内容 信息系统服务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的概念, 所有以满足企业

15、和机 构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 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 念而提供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工 作,都属于信息系统服务的范畴。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推进 (1)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 (A)推荐优秀系 统集成商, (B)对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进行资质认证; (2)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3)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A)在实施系统集成资质认 证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B)确定信息系统工 程监理管理体系框架, (C)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条件。 2.2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内容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6、: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 管理;信息系统系项目经理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 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2.3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1) 首先,一个重要问题是用户在选择集成商的时候缺少依据 和标准,特别是在重大项目招标和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检 查;此外,有些重大工程项目中的一些流程,包括软件、程序、存档 材料,缺少标准,也比较乱,给项目中软件升级方面造成不少困难。 (2) 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国家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要求参与竞标 的企业有资质和业绩,而我们当时还没有给企业确认资质等级,所以 相当多的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有困难。 (3) 第三个问题是,少数不具备承建信息系统工程能力的单位 甚至个人,搅乱市场次序,破坏游戏规则,通过各种各样关系,采用 不正当手段,拿到了项目,又不能很好完成这些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