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85616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短期中的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 短期经济波动及其分析方法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供求模型与通货紧缩,.,2,第一节 短期经济波动 现代社会看待经济周期就像古代埃及人看待尼罗河洪水泛滥一样。这种现象间歇性发生,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它的根本原因还未被认清。 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898,.,3,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和长期之间的关键区别是价格行为。 长期中价格是有伸缩性的,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短期中许多价格在某个前定水平上是“黏性的”。所以,不同的经济事件和政策在不同时间范围中有不同的影响

2、。 经济波动模型必须考虑短期价格黏性。,.,4,短期经济波动(1) 在长期范围内,一国经济通常会表现出增长趋势。然而,短期经济存在波动。 经济长期增长趋势是在相当大的短期经济波动中实现。,.,5,短期经济波动(2),.,6,短期经济波动(3),.,7,短期经济波动(4),.,8,短期经济波动的特征 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通常同时波动,并且相互间存在显著联系。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9,建立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来探讨两个变量关系:一是经济物品与劳务总量实际GDP; 二是物价总水平,用消费者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零售物价指数

3、(retail price index: RPI),或GDP平减指数表示。,.,10,第二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定时期内任一给定的物价水平下人们想购买的商品与劳务量。,.,11,二 、总需求函数 表示产量(收入)和价格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 S(Y)=I(r) M/P=L 联立解方程,就得到表示Y与P之间关系的函数。,.,12,.,13,三、总需求曲线 表示经济中所有实体(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14,四、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假设经

4、济中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动如何影响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庇古的财富效应 居民用存款、债券、股票等资产形式持有部分财富,物价下降使其真实购买力价值“膨胀”,感到更富裕,于是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强调这种财富效应,称为“庇古财富效应”。,.,15,凯恩斯利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家庭为购买想要的物品与服务所需要持有的货币减少,家庭将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或存入银行,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利率下降。较低的利率又鼓励想为新工厂和设备投资的企业和想为新住房投资的家庭借款。 因此,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利率,鼓励了更多地支出于投资,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

5、求量。经济学家凯恩斯强调这种效应,故称为凯恩斯利率效应。,.,16,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物价变动通过替代作用对本国产品总需求产生反向影响。 一国的物价水平下降,本国货币贬值使外国物品相对于国内物品变得更昂贵,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增加了本国物品与劳务的出口,并减少了进口,净出口增加。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和马库斯弗莱明(Marcus Fleming)强调这种汇率效应。,.,17,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 但是,物价水平之外的许多其他因素也影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当这些其他因素中的一种变动时,总需求曲线移动

6、。,.,18,例如: 当人们更关心为退休后的生活而储蓄时,会减少他们的现期消费。 电脑行业引进了运算速度更快的电脑,许多企 业决定投资于新电脑体系 美国国会决定,由于冷战结束,它将减少新武 器系统的购买。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19,一般地,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 预期 技术 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财政支出 货币供应量,.,20,AD曲线的移动,.,21,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总供给:一定时期内任一物价水平下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 AS取决于物价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22,二、总供给函数 表示总产

7、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总供给曲线说明每一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物价水平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时间长短。,.,23,Y=Y(N,K) Nd(W/P)=NS(W/P),联立解方程,得到Y与P之间关系的函数。 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向右上方倾斜;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24,总供给曲线(1) 存在大量闲置生产能力,这时产出上升不影响价格。 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这时价格上升不能导致产出上升。 上述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价格上升伴随不同程度加高上升,比较接近实际情况。,.,25,.,26,总供给曲线(2) 通常情况是某些部门生产能力已充分

8、利用,有的部门仍有过剩能力。前者生产增长导致价格上升,厂商增加产出时,发现某些投入品如熟练劳动力短缺,不得不支付更高要素价格,并提高产品价格以补偿成本。后者增产只是利用原先闲置的生产要素,没有提高要素价格压力。 有的部门提高价格,有的没有提高,一般物价作为所有产品价格加权平均值有所提高,但没有直线上升。 总供给曲线从左到右越来越陡,表示当扩大供给的制约因素随着产出增加而增大时,供给对价格水平越来越缺乏弹性,一定物价上升能够带来产出增加越来越小。,.,27,总供给曲线(3) 总供给线不同区段形状及其解释,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含义。 经济学家之间关于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争论,财政政策与货币

9、政策的争论,在学理上归结为一个简单问题:实际经济状态与第一种情况(平缓的总供给曲线)比较接近?还是与第二种状态(陡直的总供给曲线)更为接近?,.,28,三、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29,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决定的生产水平有时称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它表明失业为其自然失业率时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水平,故也称自然产量率。自然产量率是长期中经济所趋向的生产水平。 经济中任何改变自然产量率的因素变动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30,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资本存量 投资 教育 技术进步,.,31,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还取决于自然失业率 例如:国会提高最低工资,自然失

10、业率上升,而且,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经济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少了,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32,四、 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33,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新古典价格错觉理论(Price illusion) 根据这种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他们出售其产品的市场发生变动的看法。 假设物价水平降到低于预期水平。当供给者看到他们产品的价格下降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生产的报酬低,于是减少生产。,.,34,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理论(sticky wages)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调整缓慢,或者说在短期中是“粘性的”

11、。 受制度因素影响,名义工资通常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物价水平下降导致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使就业、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减少。 在某种程度上,名义工资调整缓慢是由于工人和企业之间固定名义工资的长期合约;也可能是由于影响工资确定并使工资在某一时期中变动缓慢的社会规范和公正的概念。,.,35,新凯恩斯的粘性价格理论(sticky prices) 有些厂商面对未预期到的一般物价变动时不能迅速作出价格调整,因而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高于合意水平的价格会减少销售并导致企业减少供给量,使价格与总供给形成短期正向联系。 “菜单成本”(menu costs)解释企

12、业价格调整滞后的原因。 这些“菜单成本”包括印刷和分发目录的成本,改变价格标签所需要的时间。由于这些成本,短期中价格和工资可能都是粘性的。,.,36,粘性价格如何影响总供给? 假设经济中每个企业都根据它所预期的经济状况事先宣布了它的价格。之后经济经历了未预期到的通货紧缩,长期的物价总水平走低。 虽然部分企业迅速降低了自己的价格,但还有一些企业不想引起额外的菜单成本,因此暂时不调整价格。由于这些滞后企业价格如此高,其销售减少了。销售减少引起企业削减生产和就业。,.,37,小结: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 错觉 粘性工资 粘性价格 注意: 这三种短期总供给理论中的每一种都强调了一个可能只

13、是暂时存在的问题。无论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由于错觉、粘性工资或粘性价格,这些情况并不会持久存在下去。最后,随着人们调整预期,错觉得到纠正,名义工资得到调整,或者价格不再呆滞。因此,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38,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资本存量增减 最低工资升降 对物价水平的预期,.,39,.,40,第四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41,二、均衡的变动:总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42,三、总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43,四、AD曲线和AS曲线与微观经济的D曲线和S曲线 微观经济中的D曲线与S曲线指的是个别商品的数量与价格,其前提是假定国民收入、其他商品

14、的价格等因素保持不变; AD曲线与AS曲线体现的是总产出水平和总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其前提是假定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存量等因素保持不变。 AS和AD解释的是税收如何影响国民产出和所有价格的变动;S曲线和D曲线则可能考虑的是汽油税怎样影响汽车的购买量。,.,44,小结 理解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如何决定的核心概念是AS和AD。 AD由一国经济中的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人的总支出构成。它代表着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整个社会所愿意购买的产出量。 AS描述的则是在价格、成本及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产出量。,.,45,在AS曲线和

15、AD曲线的交点上,宏观经济达到总体均衡,并决定了价格和产出总水平。 在均衡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企业愿意出售的数量。 均衡产出有可能偏离充分就业产出或潜在产出。,.,46,第五节 供求模型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一般定义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数。 1997年10月开始到2003年,我国零售物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次持续下降,因而被认为发生了通货紧缩。 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紧缩。,.,47,.,48,通货紧缩的影响 物价下降背景下,储蓄比投资更有可能获利,因而社会投资意愿下降,经济不景气,增长率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失业问题加剧。 不景气的经

16、济环境,又对个人和企业未来收入和赢利预期发生负面影响,使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从而使物价进一步下降。 通货紧缩有可能锁定在自我实现并强化的困境中,出现所谓通货紧缩螺旋。,.,49,三种可能的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通货紧缩?从总供求模型看,一般物价水平下降可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不同方式移动的结果。 逻辑上至少有三种不同移动方式可能导致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 AS不动,AD)向左下方移动 AD不动,AS增加 AS向右下方移动,同时AD向右上方移动, 且AS移动幅度大于AD移动幅度,.,50,总需求线向右上方移动,同时总供给线更大幅度向右下方移动,.,51,需求不足或供给过剩? 这一变动组合的经济含义,既可以理解为总需求相对不足,也可以看做是总供给相对过剩。 实际分析讨论中,有的经济学家认为1997年前后总需求变动情况应属正常,造成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增长过快。 另一方面,较多经济学家认为,总供给增长大体正常,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