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855617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 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一个重要依据材料,下面是搜集的管理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题目:公共对我国公共管理影响 1选题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舆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此前, _同志也强调:“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党领导

2、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这表明中国党和政府把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工作摆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触角越来越深入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公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升。因此近年来,公共舆论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一次令人哗然的事件的曝光,都有公共舆论的功劳。舆论的焦点五花八门,例如广州孙志刚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许霆取钱案件、众多的拆迁自焚事件等等。这些悲剧的发生让每个人都感到痛心,隐藏在各种事件背后的恶法和诸多社会问题更是让公众感到愤慨。作为社会管家的政府,不能对此袖手旁观。因此,透过这些关系

3、民生的事件,如何面对公共舆论、如何使公共舆论发挥其积极影响力、如何做好公共舆论的管理工作等等,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公共舆论对于政府有正向和负向作用之分。正向作用发生在政府与公共舆论的良性互动状态下。这时,公共舆论对于提高政府的合法性、实行科学化决策、维护社会秩序、构建良好的官民关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公共舆论则会销蚀执政基础、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有效驾驭公共舆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艺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卡尔多伊奇称之为“政府的神经”。环视当今之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 _浪潮扑面而来,公共舆论在国

4、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驾驭公共舆论的能力正在经受着全新的考验,迫切要求政府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公共舆论观,实现公共舆论管理模式的转变。 加强公共舆论管理的研究也是现实生活提出的一个紧迫课题。在我国,公共舆论管理属于宣传管理的范畴。在舆论管理机构方面,既有党委序列的宣传部,也有政府序列的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 _公室等相应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党和政府历来就有重视宣传舆论工作的传统,宣传舆论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优势。 2文献综述 公共舆论管理研究既是政治学、行

5、政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舆论学、传播学、新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从目前所见的资料看, 众多的研究者或是运用这些单一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学理建构,可以说,在质和量上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根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政治学行政学视角 对公共舆论的关注、研究是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的传统之一。1762 年,卢梭在政治学名著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公意”是人民主权的基础,是人民“心中的法律”,开创了公共舆论管理研究的民主传统。 行政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伍德罗 威尔逊在 1887 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中,研究了行政管理和公共舆论的关系。他认为“在任何

6、地方,只要存在着公共舆论,它就必然起统治作用”,而公共行政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则是“对于叫做公共舆论的由民众组成的君主进行训练和劝说。” 拉斯韦尔在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文中运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的宣传策略和技巧。此后他又发表了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了著名的“五个 W”理论,从而成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 美国学者希尔德勃兰特(Robert C.Hilderbrand)出版了权力与公民:1897-1921年对外事务中的舆论行政管理,对麦金利到威尔逊等四任总统任期内的舆论行政管理进行了论证。 总的来看,无论是近代、现代还是当代的著名政治学家

7、,他们或直接或间接,或褒或贬,几乎都触及到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舆论问题。西方现有的一些政治学教科书中,也都把公共舆论作为重要内容。 纪忠慧在xx 年连续发表了试论舆论的规则管理和美国舆论管理的概念及研究范畴两篇文章,对“舆论管理”的范畴进行了考证,认为舆论管理是政府实施整个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具有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因而在广义上是一种规则管理。 胡仙芝在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一书中,探讨了政务公开、政治发展与公民知情权的关系,认为“政务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政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使公民的知情权真正地得到实现和保护。” 王卓君在公众舆论的政治社会学解析一文中

8、,从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公众舆论与政治系统运行的关系,认为“敏锐的政治家和体制灵便的政治系统,对公众舆论的变化总是会适时地作出反应,而且能够比较好地和比较及时地处理由于公众舆论分歧而产生的重大问题。” 王景玉在试论政治沟通一文中,认为政治沟通必须关注公共舆论,“政府借助大众传媒安排公众的注意力,从而间接达到影响舆论、左右人们的观点和思想的目的。” 2.2宣传学舆论学视角 在我国,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更多的是用“宣传”或“舆论引导”的概念。关于宣传方面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代 _都有过非常详尽的论述。 曹福田在试论宣传学一文中对宣传学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宣传有四个方面的特

9、点:(1)宣传是一种传播的手段和过程,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信息、观念和思想的传递和分享;(2)宣传是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技术媒介来实现的,如果离开了物质载体,宣传就很难实现;(3)宣传总是有一定倾向的,它反映着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意愿,带有社会的和阶级的烙印;(4)宣传是有目的的,不是强化就是改变受传者的情绪、观点、立场和行为。 刘建明在天理民心 _的社会舆论问题一书中,向人们描述了改革开放时代生气勃勃但又有些混乱的舆论环境,各种各样的话语膨胀现象, _的坎坷,大众传媒卷起的舆论旋风,提出了将舆论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疏通民意渠道、建立社会预警系统等设想。 陈力丹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中则从舆论主

10、体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代社会舆论的特点:公众的分裂心态导致的矛盾化的舆论,公众的浮躁心态酿就的情绪型舆论, _分化造成的分散化的舆论,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 2.3新闻学传播学视角 陈力丹的试论大众传媒与舆论的互动,吕文凯的大众传播时代舆论形成的主要方式及发展态势,田家华、龙朝双的政策议程创立中的舆论“虚拟”,李伟权、杨江宁的舆论之舌大众传媒应对现代舆论,李峻登、田新华的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主要理论研究述评等。 二是探讨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如明安香的美国新闻传媒与政府关系剖析,张诗蒂的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的动态平衡,唐娟的传媒、政府、政党,展江的美国政府对新闻界的调控,吴庚振、周远帆的“软

11、控制”:西方国家 _的背后,刘国明的关于美国政府限制 _的研究,童兵的香港新闻传媒的行政调控与法律监管。 三是探讨新闻 _。如奠红兵的试析我国 _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南振中的 _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陈力丹的试论我国 _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王梅芳的舆论与 _:正义、公正与制衡,杨明品的新闻 _(专著),王梅芳的 _与社会正义(专著)等。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 _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如邓新民的 _与 _的引导,李永刚的互联网与民主前景,秦刚、彭跃辉的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变异,胡翼青的网络的传播学思考等。 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内容 首先是,公共舆论的概念阐述,对整个课

12、题研究的理论和范畴进行界定。相关的范畴主要公共舆论、政府管理、政府职能、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等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公共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的积极影响,公共舆论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公共舆论关系政府科学决策,公共舆论具有政治整合功能,和公共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消极影响.接着分析,政府对公共舆论的引导方式和分析途径,探究政府对公共舆论干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中国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重要相关性。 3.2研究方法 当代 _学的研究基本上遵循两条基本的研究路径:一条是规范研究方法;另一条则是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则力求将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13、,尽量吸收其优点,克服其不足,做到优势互补。 1、规范研究方法。该方法侧重于价值判断、定性分析和逻辑演绎,即“纯从思想本身去寻求真理”。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外有关政府与公共舆论的学说、流派和理论观点,并以此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正如牛顿曾经说的那样:“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历史上,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卢梭 _、密尔、杰弗逊、汉密尔顿、威尔逊、霍尔姆斯等人对政府与公共舆论的关系都有过精彩的论证,许多观点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要想看得比别人更远,首先就得吸取他们具有普世性的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当然,他们的观点可能会带有时代、乃至阶级的局限,这并不

14、妨碍吸取他们“合理的内核”。当代的诸学科领域也有很多涉及本领域的观点,笔者也尽可能进行搜集、和加以运用。这些工作是繁杂而艰苦的,但是他们的观点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一条项链。人类思想前进的脚步变得如此清晰:因为人类所有的追求,最终是为了追求一种“善业”,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经验研究方法。这与西方的行为主义研究相似,侧重从“过程分析”来动态地把握实践,即“从外在和内心的当前经验中去把握真理”。 3.系统分析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有关公共舆论的研究成果,从行为分析、价值分析和规范分析多层面、多角度对公共舆论应对中涉及到的相关组织和个体进行分析,力求全面解析公共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影响的理论和路径。 绪论 发展概述 积极影响分析 消极影响分析 基于公共管理的政府公共舆论引导方式与途径 结论与建议 基础研究 特征研究 对策研究 4实施计划 1、20XX.1020XX.11 现状调研、资料、确定题目 2、20XX.1120XX.3 编写开题报告,开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