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质化学及其评价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85465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品质化学及其评价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茶叶品质化学及其评价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茶叶品质化学及其评价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茶叶品质化学及其评价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茶叶品质化学及其评价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品质化学及其评价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品质化学及其评价幻灯片(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类品质特点及其控制,1,2,主要内容,我国茶类划分及其品质特征 茶叶品质化学 茶叶品质评价方法 茶叶品质控制,3,1.我国茶类划分及其品质特征,根据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不同,我国的茶叶可分为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黄茶和白茶六个大类。其中前面4类是我国最主要的茶叶品类,这些产品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发酵工序的有无和水平:绿茶为不发酵茶,青茶为半发酵茶,红茶为全发酵茶,黑茶为后发酵茶。,我国茶叶区划,4,江北:绿茶 江南:绿茶、红茶 华南:乌龙茶、白茶、红茶 西南:红茶、绿茶、黑茶,1.1 绿茶品质特征,5,绿 茶,炒 青,烘 青,蒸 青,晒 青,长炒青 圆炒青 特种炒青,屯绿(屯溪等)、婺

2、绿(婺源等)、遂绿(淳安等)、温绿(温州)、舒绿(舒城)、芜绿(芜湖)、杭绿(杭州等)、黔绿(贵州)、湘绿(湖南),平炒青(绍兴等),西湖龙井、泉岗辉白、涌溪火青、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奖惠明茶、休宁松萝、高桥银峰、安化松针、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羊岩勾青、金坛雀舌、庐山云雾、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开化龙顶、雪水云绿、无锡毫茶、安吉白茶等,特种烘青 普通烘青,玉露、煎茶,滇青毛茶等,6,1.1 绿茶品质特征,即使是同属长炒青的屯绿、婺绿、遂绿、温绿、舒绿、芜绿、杭绿、黔绿、湘绿等由于产地气候、品种、加工工艺参数控制的差异,在品质上也有所不同。,特种绿茶-龙井,7,分布:根据原产地保护

3、条例,生产区域分为西湖、钱塘、越州三个区域约两万多平方公里范围。 品质特点: 扁平挺直、光滑、色泽翠绿略带嫩黄; 香气鲜嫩馥郁、清高持久; 汤色绿、清澈明亮; 滋味甘鲜醇厚; 叶底嫩匀成朵。,特种绿茶-太平猴魁,分布:安徽太平县新明乡、猴魁坑一带。 特点: 外形肥壮,挺直有锋、一二叶包一芽,似含苞兰花,云集之刀枪,色泽苍绿; 香高持久,略有花香; 汤色清绿; 味醇鲜浓; 叶底成朵。,8,特种绿茶-涌溪火青,分布:安徽径县涌溪、黄田一带。 特点: 外形呈腰圆形螺旋颗粒状,重实,多白毫,色泽苍绿油润; 香气清高鲜爽,具有花香; 汤色杏黄明净; 滋味醇厚回甜。,9,特种绿茶-南京雨花茶,分布:南京中

4、山陵园、雨花台一带。 特点: 外形紧直浑圆、白毫线路、色泽翠绿,似松针; 香气清高优雅; 汤色碧绿清彻; 滋味鲜爽; 叶底细嫩明亮。,10,特种绿茶-洞庭碧螺春,分布:江苏太湖洞庭山一带。 品质特点: 条索纤细、匀整,卷曲呈螺,白毫特显,隐翠光润; 清香持久、带花果香; 汤色嫩绿清澈; 滋味清鲜回甜; 叶底嫩匀明亮。,11,特种绿茶-安吉白茶,12,分布:浙江安吉等地。 特点: 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 清香高扬持久; 滋味鲜爽,回甘; 叶底嫩绿明亮。,13,1.2 青茶品质特征,又分闽北青茶、闽南青茶、广东青茶、台湾青茶(包种、乌龙)等。各种不同的青茶在外形、香气、滋味等

5、方面又有其自身明显特色。,闽北青茶,分布:福建武夷山、建瓯、建阳等地, 以武夷岩茶作为著名。 特点: 条索粗壮紧实,色泽沙绿蜜黄油润; 岩骨花香,香高长; 汤色橙黄显金圈; 滋味醇厚回甘、润滑爽口,具“岩韵”; 叶底肥厚柔软、黄底、红边。,14,闽南青茶,分布:福建安溪、永春、南安、同安和和平等地,以安溪铁观音最为著名。 特点: 外形紧实圆结,呈蜻蜓头,色泽翠绿起霜; 香气清锐,具兰花香; 汤色蜜绿明亮; 滋味醇厚、鲜爽、回甘; 叶底浅绿黄色。,15,广东青茶,分布:潮安、饶平一带,单枞名枞多。 特点: 与闽北青茶类似,但香型种类多。,16,凤凰单枞,17,1.3 红茶品质特征,包括红条茶(正

6、山小种、祁红、滇红、川红、宜红等)、红碎茶。,18,1.4 黑茶品质特征,包括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四川边茶、西路边茶等,以及有上述黑毛茶压制后的紧压茶。 特点:条索粗大、褐色至黑色,具陈香,汤色橙黄至褐色,味醇和。,19,1.5 黄茶品质特征,包括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其中以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莫干黄芽等较为著名。,20,1.6 白茶品质特征,包括银针白毫(福鼎南路银针、政和北路银针)、白牡丹等。,21,2. 茶叶品质化学,茶叶品质特点是由其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决定。茶鲜叶中,水分约占75%,干物质约占25%;而干物质中,无机物占3.5%-7.0%,有机物占93.0%-

7、96.5%,其中:,22,香气; 滋味; 色泽; 形状。,茶叶品质因子及其化学基础:,23,2.1 香气,目前经鉴定的茶叶香气物质在700种以上,但主导成分仅为数十种。其中,构成鲜叶香气的芳香物质约有100种,绿茶约有300多种,红茶约有400多种,乌龙茶约有300多种。茶叶中香气成分种类虽然众多,但其含量却极微,鲜叶中仅占干物的0.03%-0.05%,绿茶中仅占0.005%-0.01%,红茶中占0.01%-0.03%。 主要包括萜烯类衍生物(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等)、芳香族衍生物(苯甲醇等)、脂肪类衍生物(顺3-己烯醇等)、以及含氮或含氧杂环类化合物(吡嗪、吲哚等)。,

8、香气形成途径,糖苷类香气前驱体水解:萜类衍生物、芳香族衍生物的主要形成途径; 类脂通过脂氧合酶或自由基裂解:脂肪类衍生物的主要形成途径; 糖氨反应:吡嗪、吡喃等形成。,24,茶叶香型,25,不同茶类香型和香气组成,26,27,2.2 滋味,影响茶汤滋味的物质主要有氨基酸、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咖啡碱、糖类、有机酸、茶皂素等,其中氨基酸、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咖啡碱与茶叶的滋味显著相关。,茶叶中化合物及滋味,28,不同茶类滋味特点,29,酚类和氨基酸对苦涩味的影响,30,茶氨酸,氨基酸,EGC,儿茶素总量,EGCG,茶多酚,绿茶酚氨比与滋味(5min冲泡),31,32,2.3 色泽,茶叶色泽包括干茶

9、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也是分辨茶叶品质优次的重要因子。构成茶叶色泽的物质主要包括多酚类氧化物、黄酮、黄酮醇(花色素、花黄素)及其糖苷、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等。,茶类色泽成分,33,不同绿茶干茶脂溶性色素(mg/100g),34,茶黄素类含量与红茶汤色,35,36,2.4 外形,茶叶外形多种多样:条形、扁形、针形、圆形、片形、卷曲形等。主要由制茶工艺决定,但也与细胞化学组成有关。影响茶叶外形塑造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 茶叶中纤维素约占干重的4.3-8.9%,半纤维素占干重的3.0 -8.4%,其含量与原料的嫩度关系密切,越嫩含量越低。此外,茶叶的水溶性果胶含

10、量与细胞成熟度有关,幼嫩细胞含量高,老叶量低。因此,茶叶原料越嫩越容易塑造外形。,37,3. 茶叶品质评价方法,3.1 感官审评 3.2 理化辅助评价,38,茶叶感官评价,是以人的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察觉审视茶叶外形和叶底的粗细、匀整度、嫩度以及色泽,嗅杯中叶底的香气,鉴别茶汤的色泽,品尝其滋味和香气,然后通过综合评判茶叶品质的优劣。一般以5项因子(毛茶)或8项因子(精制茶)进行计分,然后加权平均: 5项: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8项:形态、色泽、净度、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3.1 感官审评,5项因子的分解,39,茶类因子权重,40,审评方法,对样审评:标准样; 干看

11、和湿评,干看:外形的形状、色泽、整碎和净度,湿评:闻香气、看汤色、尝滋味和评叶底。 绿、红、花茶、紧压茶为1:50(毛茶5克茶样,250毫升水;精茶3克茶样,150毫升水);青茶的茶水比例为1:22(5克茶样,110毫升沸水。,41,42,物理法: 容重或比容法; 比色法; 电导法; 色差法(茶汤色差,干茶色差); 化学法: 通过测定与不同茶类品质相关的成分,进行预测; 电子鼻/电子舌; 这些方法尚无法取代感官审评。,3.2 理化辅助评价,绿茶品质理化评价,对滋味、挥发性成分、色泽等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然后品质评价分级评判。,43,红茶品质理化评价,从30多个理化指标中 根据主成份分析筛选 指

12、标,进行品质预测 模型建设: TQS=49.63+0.43amino acids+0.47caffeine+0.19L +0.46TF3G(R2=0.913),44,青茶品质理化评价,TQS = 1.09L + 94.5,45,黑茶品质理化评价,TQS = 57.47 0.18geraniol + 0.33polyphenols 1.14n-caproaldehyde 1.38linalool oxide I+ 0.21caffeine,46,4. 茶叶品质控制,4.1 原料控制 4.2 加工过程控制 4.3 成品品质控制,47,4.1 原料控制,原料品质是决定成品茶的品质最为关键的因素,它是

13、加工过程控制的基础。没有优质的原料,即使加工工艺再好,也无法获得高品质的茶叶,比如夏季原料生产的绿茶品质一般均低于春季绿茶,因为夏季鲜叶原料中多酚类与氨基酸比例失衡、挥发性相关成分也较低。,48,适制性茶树品种,选择合适的品种是生产高品质茶叶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西湖龙井:龙井43; 安吉白茶:白叶茶1号; 铁观音:铁观音; 滇红:云南大叶种; 祁红:祁门种。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根据鲜叶内质(三大成分含量及其比例、以及关键酶活力等)、外形(茸毛有无、形状、色泽、持嫩性)等因素,分成适制绿茶(扁形、卷曲形、针形)品种、适制红茶品种、适制青茶品种等等。,49,选择合适的嫩度,对于不同的茶类而言,

14、茶叶鲜叶原料不一定越嫩越好,不同的茶类需要不同的嫩度: 名优绿茶:春、秋季1芽1叶、1芽2叶; 大宗绿茶:1芽2-3叶; 红茶:1芽2-3叶; 青茶:小开面或大开面(驻芽) 黑茶:1芽4-5叶,50,嫩度与化学成分(%),51,嫩度与脂溶性色素,52,合理的栽培措施,施肥:基肥增加有机肥比例,提高香气;绿茶原料追肥以氮肥为主,提高持嫩性、降低酚氨比和苦涩味;红茶可适当增加磷钾肥; 合理的修剪:调节育芽能力、增加内含成分; 遮荫:夏季遮荫改善碳-氮代谢,显著提高茶叶品质。,53,遮荫后鲜叶原料化学成分变化,54,乌龙茶品种夏季遮荫效果,55,乌龙茶品种夏季遮荫效果,56,12.14,4.2 加工

15、过程控制,绿茶加工控制 青茶加工控制 红茶加工控制 黑茶加工控制 黄茶加工控制 白茶加工控制 再加工茶,57,绿茶加工控制,鲜叶 摊青 杀青* 揉捻 干燥 清香、清汤、绿叶,58,钝化各种酶类(多酚氧化酶、叶绿素酶等):抑制多酚类氧化红变、叶绿素降解,最大限度保留鲜叶中组分。 180-300 1-8min,造形,固定形状、产生特征性挥发性成分,散失水分、香气和滋味成分转化,摊青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59,绿茶在制品挥发性成分,60,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名优茶挥发性成分,由于不同干燥工艺不同的香气特点: 炒干:龙井等; 半烘炒:碧螺春等; 烘干:黄山毛峰等;,61,龙井茶挥发性成分,62,龙井茶主要

16、成分: 芳樟醇、香叶醇、己酸-顺-3-己烯酯、顺茉莉酮、雪松烯、香叶基丙酮、法尼烯、紫罗酮、橙花叔醇,碧螺春香气特征成分,壬醛,己醛,芳樟醇,香叶醇,顺-茉莉酮,6,10,14-三甲基-2-十五酮等含量高 而绿茶中常见的青 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水杨酸甲酯、紫罗酮等含量很低 特征成分:壬醛和己醛,以及芳樟醇和香叶醇,63,黄山毛峰挥发性成分,香叶醇的玫瑰花香和苯乙醇的蜜糖香构成了黄山毛峰的特色香气。,64,青茶加工控制,65,固定和进一步促进优良品质形成,3-9次的摇青、每次0.5-5min,间隔1-6h,整个历时12-20h,鲜叶 萎凋(晒青/凉青) 做(摇)青* 杀青 揉捻 干燥 绿叶红镶边,又称为半发酵,有控制地散失水分,促进与品质形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酶的合成和酶促反应,加速特有的花香的形成、滋味的醇化、回甘的形成。 闽南:轻发酵,摇青次数少、时间短; 闽北:重发酵,摇青次数多、时间长。,摇青对青茶感官品质的影响,66,摇青处理:A=10/20/30/40, B=30/50/80/120,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