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854147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十五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不仅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而且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这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检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人的作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强国富民的伟大事业。 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

2、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一是“诗言志”。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一一家国之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

3、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齐、粱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唐初,励精图治的唐太宗则认为“释实求华,以人

4、从欲,乱于夫道,君子耻之”。就是指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是打着美学的旗号,实际上则是败坏社会风气。 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写真创美。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国情怀是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在特定意义下,作家、艺术

5、家担任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 B“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中国古代诸多典籍中都提到了这一命题。 C“教化”强调教育百姓乃至统治者,从而达到移风易俗,变“私志”成为“公志”的目的。 D中国当今审美生活普遍存在“过娱论”,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败坏了社会风气。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从作家、艺术家的功能及美学理论方面分别论证,指出艺术创作要重视家国情怀。 B文章第二至五段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两个美学理论,并重点分析“兴寄论”的实用性。 C文章运用引证法论证“兴寄”的来历,并举例证明“兴寄论”往往用来否定“过娱论”。 D文章在论证中兼顾历

6、史与现实,其中对“诗言志”内涵的解读,可以说是层层深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艺术家较之他人需要具有更强的社会担当意识,主要是因为他们要履行社会审美导师这个职能。 B“言志”与“教化”的统一贵在至诚情真;而“兴”与“寄”的统一是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 C.一味追求唯美之风,必然导致有“兴”而无“寄”,以致社会过娱,这也是陈子昂标举“兴寄”之因。 D“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民追星的时代”,这些言论显示了“过娱”化,需纠偏补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那座山,老家那个园谭谈早先,公路只能通

7、到山那边,每次从外面回家,汽车只能开到山那边的一个叫大塘的地方。然后,沿着那条挂山而上的石板山径拾级而上。拐一个弯,又一个弯,上一个坡,又一个坡。不知出过多少身热汗之后,山顶上那座古亭,才立在你面前,那穿亭而过,迎面而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饮下守亭大娘免费提供的一杯凉茶,一种家的温馨就弥漫在全身了于是又下山了。下了一个石坡,又一个石坡,面前,就看见一个盖着黑色瓦片的屋顶了,那就是自己的家。那年那月,自己就是从这里拱到这个世界里来的。那时候,我心里总纳闷:这山上,满山遍野全是石头,树长不高,花开不多,水流不远。我们的先祖,为什么要为它取一个如此美丽动听的名字:花山岭呢?小时候

8、,我经常在这山上山下跑。春天,上山捡雷公果(地皮菇)做菜;夏日,上山摘榈子树叶,回家包麦子粑粑;冬季,则到山上割茅草,给家里烧火做饭。这山间的每块石板,都印下过我的脚印啊!那时候,心里时不时在想:什么时候,如果这山上真的有花常开不败,那该多好啊!近些日子,一群花山岭人,突发奇想,要把这山好好打捡一番,在这里建一个农民公园。平日里那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平平常常的石挪梆,突然间升华了,亮堂了,有些,如天狗咬月;有些,如卧佛赏山;有些,似蛟龙入海;有些,像山鹰展翅;有些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头,顿时变得妙不可言。这不就是千年不败的奇石之花吗?山的西南坡,前年建起了大型太阳能发电厂,整坡整坡的山,规规整

9、整地覆盖着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它们面向蓝天,造福人类无疑,这也是我们花山岭上的花,现代科技之花,文明生活之花!千百年来,无花可赏的花山岭啊,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你已“华丽转身”了!那么,接我未到人世间的、山脚下的那个家园呢,又是一番什么模样了呢?伟大的时代,织密了乡间公路的网络。我那老屋的人们,为了生活的便利,纷纷搬出老屋,到老屋对曲新修的公路边盖起了红砖新屋,一年一年,那栋老屋,就成了一片废墟。而老屋,对于我,它永远在我心里,它在我心中是一栋不倒的精神之屋!老屋建于何年,已无从查考,听老辈人讲,它是我的高祖领着他的六个儿子,在一座荒山上建起来的,从屋的北头到屋的南头,十几个厅堂,两百多间房子

10、,屋有半里多路长。屋场有南北两个槽门。南槽门上,悬挂着一块雕刻有“进士”两个大字的木。不知是我们的先人里曾经出过一个进士,还是先祖们为了装门面而私自制作的。老屋里,曾先后接来了八代人,他们中或求学,或从军,或经商,走南闯北。有些,已定居于整华都市:有些,已落户在异域他乡,但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这老屋,都深深地藏在他们的心里。这幢屋是有灵魂的。这是一个家的灵魂,一个家族的灵魂!这些年来,许多城里都建有老干部活动中心,那是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爱。这引起了老屋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子孙的联想:自己的村里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更值得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也应该有一个休闲、阅读、健身、娱乐的场所啊!于是,

11、他和一群老屋的子孙,聚在一起合计,一个美丽的设想产生了:在这老屋的废墟上建个村里的老农活动中心。中心里,有供老人们阅读的“晚睛书屋”,有供孩子们学习的“小天使阅览室”,有健身广场,有棋牌娱乐室。想到就做。他首先在微信里向文友们发出呼吁,一下子南南北北的作家朋友就捐寄来了六千多册精美的图书。接着,他又带头捐资、筹资百余万元用于活动中心的建设。如今,在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和老屋子孙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美丽的梦想,正在落地,正在变为现实老屋焕然一新,在新时代用新的生命为后人服务了!于是它被人们取名为:还童园。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摘编自十月,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

12、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其实过去花山岭并不美,但这留下了作者儿时的记忆。经过花山岭人的不断努力,如今的花山岭果真有了“常开不败”的花朵。B. 作者对花山岭和老屋的今昔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结尾处所写“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与题目相照应。C. 本文语言平实自然,如“那穿亭而过、迎面面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表现作者对故乡细腻真挚的情感。D. 作者笔下的故乡,古老而又鲜活,既富饶美丽又远离喧嚣,理想化的故乡源于作者对往昔的追忆,同时源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5. 作者选取了故乡的“山”和“园”作为描写对象,结合全文,说说它们和生活

13、于此的人们的关系。(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8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

14、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

15、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