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852984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搜集的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吴兴三沈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三沈指的是生活在北宋中期的沈括以及其从侄沈遘、沈辽。 宋代兴盛,各种文体蓬勃发展,尤其是宋代诗歌,追求“自成一家”,遂于唐诗之外,别辟一家,形成以筋骨思理取胜的“宋调”。在宋调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主导文坛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以及黄庭坚等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家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在宋诗的演进

2、过程中也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探索。其中,三沈就是北宋诗坛比较有特色的代表诗人。 选择三沈这一家族文学团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他们处于北宋文学承前启后的阶段,各有特色,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示此阶段宋代士大夫阶层或重经世致用,或崇尚隐逸超脱等突出的特点。其次,是因为他们出生于历史文化胜地钱塘,诗歌或多或少地受到钱塘地域文化的影响。将其三人置于钱塘地域文化中,可以深入考察地域这一因素对古代文人诗歌的影响。此外,三沈在北宋中期文坛上颇负盛名,诗歌风格各异,沈括清丽自然,沈遘清隽豪放,沈辽雄奇生峭。目前涉及三沈诗歌的研究,除沈辽已有专门的研究论著,如林阳华北宋诗人沈辽研究以外,对沈括多集中于与王安石关系以

3、及梦溪笔谈一书的研究,对其诗歌研究尚不充分,而沈遘的研究多集中于创作考证以及综合叙述等方面,对其诗歌风格没有明确的把握。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文献资料及研究现状 (一) 作品存佚与生平资料 1、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沈括著有文集长兴集四十一卷,南宋时收入沈氏三先生文集,今已有阙佚,现存十九卷(或为十六卷),有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现存元刻本、明弘治刻本、崇祯刻本,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5年出版有胡道静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有胡道静校点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八六八录其诗一卷,

4、全宋文卷一六八四至一六九七收其文十三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2、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沈遘著有西溪集十卷,南宋时收入沈氏三先生文集,今存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六二八至六三零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一六一九至一六二八收其文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三内翰沈公墓志铭记载其事迹。 3、黄庭坚沈睿达墓志铭记载沈辽著有云巢编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南宋时沈氏三先生文集收云巢编十卷,遂为定本。现存有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清光绪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七一六至七二零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一七二四至一七三二收其文九卷

5、。宋史卷三三一有传,黄庭坚沈睿达墓志铭记载其事迹。 (二) 研究现状 1、关于沈括的研究较多,内容涉及其生平事迹、文学创作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其生平的研究,主要有张家驹沈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李裕民沈括的亲属、交游及佚著(山西大学学报19874期),祖慧沈括评传(南京大学1999年版)、沈括与王安石关系研究(学术月刊xx年第10期),沈括研究(杭州大学宋史研究室编),王育济宋代王安石家族及姻亲(东岳论丛xx年第3期),徐规沈括前半生考略(中国科技史杂志1989年第3期),多集中于其生平或者与王安石关系而言。 (2)关于梦溪笔谈的研究,现存的主要有各种校点本,如影印元大

6、德本梦溪笔谈(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李群梦溪笔谈选注(科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李文泽梦溪笔谈选译(巴蜀出版社1991年出版),侯真平校点的梦溪笔谈(岳麓出版社1998年出版)等,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道静先生的梦溪笔谈校证、新校正梦溪笔谈。 (3)关于其诗歌的研究,主要有胡道静沈括诗词辑存(上海书店1985年版)、吴宗海沈括诗补(江海学刊xx年第3期)、沈括诗句订误(江海学刊xx年第1期)、刘永良且为沈括论杜诗一辩(杜甫研究学刊xx年第3期),主要是诗歌辑佚与辨析工作,罗昌繁论沈括的诗歌观与诗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xx年第1期),刘晓凤沈括 中的杜甫及其诗歌(杜甫研究学刊xx年第4期),林阳

7、华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主题的影响(中国诗歌研究动态xx年第2期)虽论及沈括诗歌创作的特点,但或集中于其诗学思想,或集中于其对杜甫的继承与发展,或仅就地域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而言,多集中于一个方面;虽有邓婷吴兴沈氏三先生诗歌研究(四川大学xx年)、邵玉洁沈括文学研究(辽宁大学xx年)进行了综合论述,但前者将沈括作为三沈之一,结合人生经历探讨其诗歌,过于综合,没有明确点出沈括诗歌的艺术特点,后者虽然全面论述了沈括诗歌,但概括的过于简单,沈括诗歌的整体风格没有涉及。 2、关于沈遘的研究较少,主要有邓婷吴兴沈氏三先生诗歌研究(四川大学xx)中将沈遘作为一部分论述,周小山补 沈遘诗六十四首(古籍研究

8、学刊xx年第2期)对其诗歌创作进行辑佚,林阳华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主题的影响(中国诗歌研究动态xx年第2期)论地域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尚无专门著作论其诗风。 3、关于沈辽的研究,比沈遘略丰富,主要集中于沈辽生平、或者某一阶段心态的研究。沈辽生平的研究,主要有林阳华沈辽年谱简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xx年第2期)。沈辽文化心态的研究,有林阳华沈辽贬谪的双重心态与永州地域文化(船山学刊xx年第3期),沈辽的隐逸心态与池州地域文化之关系(池州学院学报xx年第2期)。沈辽诗歌的研究,主要有邓婷吴兴沈氏三先生诗歌研究(四川大学xx年)、林阳华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主题的影响(中国诗歌研究动态xx

9、年第2期),将沈辽作为部分论述,或仅结合经历谈诗歌,比较空泛,或仅谈其地域影响因素。此外,虽然有关于沈辽的专著,如林阳华、常先甫、李懿的北宋诗人沈辽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xx年版),对沈辽的生平、诗歌及散文创作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但对沈辽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略微简单,不够全面,没有概括出其在情感表达方面所变现出的一些突出特点。 三、论文研究计划 1、创新角度 本文拟以沈括与沈遘、沈辽文本为基础,在阅读其所有存世诗文创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三沈生平经历、性格特征、文化心态、为学为文以及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与特定的历史环境,尽可能清晰勾勒三沈诗歌创作的真实面貌,对其情感内容和艺术上的独

10、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剖析其诗歌作品中的文化现象和内涵。通过对三沈诗歌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三沈及其诗歌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进而对宋诗的风貌有更丰富、完整的认知。 2、写作提纲 题目:吴兴三沈诗歌研究 绪论:研究综述 第一章 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为北宋中期的著名诗人,三沈的诗歌创作有其深刻的背景。无论是其故乡钱塘特有的地域文化因素,还是宋代特有的时代背景,都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章从钱塘这一地域的特殊性出发,并结合三沈的家族背景以及个人努力等众多因素,从而系统地阐释三沈诗歌创作兴盛的原因。 第一节 地域因素 关于文学创作的地域色彩,古人早有所涉

11、及。刘勰文心雕龙中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稽古之作,而南方的楚辞“瑰诡而慧巧”,“耀艳而深化”,是瑰丽奇谲之作,初步谈到地域因素对文学风格的影响。唐代魏徵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于隋书?文学传序中写道“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明确指出了地域对作家文风的影响。而钱塘作为典型的南方盛地,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柳永望海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则是对钱塘生动地描述。钱塘的优美风情、发达经济对三沈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1、钱塘自古繁华钱塘优美风物与发达经济 1.1诗情画意钱塘风物天下无 钱塘美景颇多,尤其是钱塘江大潮与西湖,为历代文人所流连忘返。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记载:“观潮: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翫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境也。” 钱塘江为天下第一奇观,壮观雄伟,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记载:“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定,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西湖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驻足观赏,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与一代文豪苏轼都留下了优

13、美的篇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2丰足富裕户盈罗绮竞豪奢 欧阳修有美堂记:“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钱塘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商业高度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令杭州在隋代成为“川泽沃衍,海陆之饶,珍异所聚,商贸并凑”的富庶之地。吴越时期采取的各项政策,更是进一步促进并繁荣了杭州的经济。钱塘发展至北宋,便“富甲天下”。 总结: 故土钱塘之美好,在三沈的诗歌创作里时有提及。如沈括雨中过临

14、平湖“绿蒲浅水清回环,浪头雨急声珊珊。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美丽场景;沈遘将至钱塘先寄施侍郎“江南地暖霜无力,橘绿蒪丹蟹自肥”记录了钱塘宜人的气候与富饶的物产,五言沈沔天隐楼“吴兴富山水,吴兴盛人物。风流自南朝,德誉世不没”则又表现了对故乡钱塘的赞扬。 2、江南佛国钱塘独特的文化传统 钱塘古刹众多。吴越国统治时期,历代帝王为保境安民,在杭州境内大肆兴建寺庙,使杭州城内宝塔林立,佛教文化兴盛。苏轼海月辩公真赞“钱塘佛者之盛,盖甲天下”记录了钱塘佛学的兴盛。钱塘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刻影响了三沈的相关诗歌创作,突出表现在沈遘与沈辽两兄弟身上。 沈遘 “学佛只为摆脱烦恼” 南漪堂、法喜堂诗叙、吊普济大师等; 沈辽 “学佛以致羽化飞仙” 题上天竺、天竺白云堂、禅老阁、寄题僧荣妙胜斋、留题广教安素堂、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等。 第二节 家学传统与以学问治身 1、书香门第 王安石内涵沈工墓志铭记载“沈氏武康之族,犹独显于天下”。贵池主簿沈君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