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852444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信丰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8年9月22日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肇始于夏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定型于

2、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尚书记载,大禹的孙子太康无道,被有穷氏后羿抓起来废了。太康的弟弟作五子之歌述大禹之训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大禹不仅提出了民本思想,并且也在治国中践行这种思想。周公总结商亡的教训,主张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实施德治。尚书康诰的许多记载表明,周公深知殷商之鉴,努力安民保民、实施德政。儒家认为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因此必须爱民、顺民、安民、利民。先秦时代的民本思想与古希腊时代的人本主义思想有相通之处,都有重视人的意思。不过,古希腊从苏格拉底开始兴盛起来的人本主义思想中的“人”并不包括自由人之外的奴隶,所以其范围是

3、非常有限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比起西方奴隶制度下形成的人本主义思想更加具体、更加具有人情味,尽管不免有其蒙蔽性。西汉政治思想家贾谊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民本思想。贾谊深入阐述了人民的重要性,总结出人民是国家兴衰成败根本的结论,完善了民本思想体系。唐代柳宗元在“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高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历代开明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实践中具体化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畏民重民,尊重和敬畏人民。大学中说:“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二是知民得心,体察民情民意。孟子总结了夏桀、商纣亡国的历史教训:失其民心。三是爱民恤民,体恤爱护人民群众

4、。孔子主张“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四是忧民利民,关心人民疾苦,为民谋利益。孟子梁惠王下中最早提出“忧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五是富民强国,使人民富裕、国家强大。论语颜渊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才能国强,这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总结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使得广大人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繁荣时期。但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主要是一种得民心、存社

5、稷、固君位的权术,是以君权至上、官本位为前提的王道、仁政和德治,实质上只是一种开明的统治策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并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个体价值与权利,不可能赋予人民政治权利。尽管如此,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民贵君轻、平政爱民等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摘编自张弓民本思想促进中华文明发展,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子之歌用大禹的训诫批判了太康的无道并肯定了有穷氏后羿做法的正确性。B.西方奴隶制度下形成的人本主义思想中的“人”不包括奴隶,所以它没有人情味。C.在前代较为完善的民本思想体系下柳宗元先后提出“民为本”“吏为民役”等观点。D.虽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6、没有赋予人民政治权利,但其思想在当代仍有现实意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论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时采用了先总写后分述的总分手法。B.在论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古希腊时代的人本主义思想时文章使用了对比手法。C.为证明富民强国的道理文章先着重论述了畏民重民、知民得心等民本思想的重要性。D.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其存在的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安定人民、巩固统治的作用,所以能被封建君主接受。B.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虽然有其缺点,但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仍是有借鉴价值的。C.如果

7、没有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实施就不可能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繁荣时期。D.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不尊重百姓们的个体价值与权利说明其只是一种开明的统治策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群山之巅何君华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的清晨,乌热松就被父亲拽上了山。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

8、念念有词。“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吧,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地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便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

9、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多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

10、家都叫它们“傻狍子”。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

11、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

12、安岭的群山之巅。(选自啄木鸟。2016年11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父亲莫名其妙的让乌热松请假回家跟他上山学习打猎,这样写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B.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什么世代立于兴安岭上。C.小说中阿什库哼起鄂伦春小曲,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小曲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体现出他们的勇敢。D.阿什库不射杀追到的狍子,唯一的解释是他看出狍子正处于特殊期,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5.小说结尾说“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他们靠是什么?请结合作品

13、简要概括。(6分)6.小说最后告诉读者“不能打猎了”,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扬州盐商是指明中叶至清末500多年间,由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江西、湖广、浙江等地商帮组成的,以扬州为中心从事淮盐运营的地域性群体。扬州盐商不仅将其大本营扬州打造成为商业繁荣、文化发达、人文荟萃的园林城市,使之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巅峰,而且推进了准安、盐城、南通、泰州、仪征、南昌、汉口等淮盐口岸城市的近代商业文明;其风雅、奢华、“扬气”的生活方式使淮扬社会发生了变迁,也对华东与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

14、社会风尚、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产生了影响。据史料,运盐河(包括通州运盐河和盐城串场河、茱萸沟、仪扬河、淮北盐河等)、大运河、长江、淮河是扬州盐商运销淮盐的主要水路要道,并利用长江支流汉水、湘江、赣江等,及淮河支流涡河、颍河、汝河等,以及洪泽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相关支流。这些江河湖泊水道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境内的口岸城市及乡镇连接,形成一条巨大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摘编自扬州盐商文化线路)材料二:(选自红军长征路线简笔图)材料三:文化线路宪章指出:“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它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服务的目标特殊、确定,并且满足以下条

15、件的线路可称为文化线路:(1)必须来自并反映人类的互动,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2)必须在时空上促进涉及的所有文化间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3)必须将相关联的历史关系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一个动态系统中。”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构成了交流线路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三项基本指标,符合这些指标的交通线路就是文化线路,而那些见证和反映了这一文化交流现象的物质载体及交通线路本身、价值理念、风俗习惯等构成了文化线路遗产体系的内容。(摘编自文化线路宪章)材料四: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有时甚至更为尖锐。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对中国世界遗产造成很大影响。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去了很多宝贵的生命,也对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筑群造成了很大破坏。越来越频繁的台风裹挟暴雨,对福建、广东等地的遗产本体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一些不当的新农村建设破坏了历史村落的格局、环境和风貌,割裂了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和谐关系。城镇化迅速吞噬城市周边的文化景观,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迫使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