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85145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示范校专业建设总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 xx年度示范校建设工作总结 xx年是我院示范校建设的开局之年。在院领导统一部署下,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项目组成员及化学工程系师生同心戮力,奋发向上,紧密围绕建设省级(: 在点 网)高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这个中心工作,齐心协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内涵。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项目的建设工作,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任务书内的阶段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的要求,

2、扎实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以校企深度融合为支撑,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重点推进?化工专业理事会?的建设,先后与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辽宁美林药业有限公司、辽宁海德鑫化工有限公司、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博赫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的校企合作,特别是近日,由院长带队与盘锦检测检测中心签订了共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协议,此次合作有效推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持续就业,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化工专业理事会初步建立 项目组通过多次深入的调研,确定了化工专业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由于合作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学院的工作安排,有机化工生产

3、技术专业将在近期召开有学院、行业、企业、毕业生、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化工专业理事会成立大会。 (二)专业建设委员会逐步完善 xx年3月12日至17日化学工程系主任徐晓强、副书记腾翀、化工专业负责人陈月、化工设备专业负责人张慧一行4人到宏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辽宁北方戴纳索合成橡胶有限公司、北化鲁华有限公司、辽宁海德鑫化工有限公司、辽宁科隆精化有限公司、天源药业就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岗位需求和对专业课程设置 _进行调研。 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保留了相应的会议记录及相关的视频照片等资料。 (三)企业教师工作站初见规模 xx年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宝来集团盘锦北方燃料油有限公司、

4、盘锦和运集团建立了企业教师工作站,专业提供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桌椅等,合作企业提供化工生产真实环境和学生实习实训岗位,为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建设工作站过程中保留了相应企业调研报告、会议记录和相关视频、照片等资料。 (四)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了有机化工专业建设委员会运行制度(草案)、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师实践考核实施细则(草案) (五)已经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起草了化工专业理事会章程(草案),通过调研制定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结构并绘制了组织结构图;起草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草案);为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并有效

5、地指导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 培养方案修订。制定了企业教师工作站运行管理办法。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弹性工学交替、分段能力递进?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模式充实、完善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紧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个核心,结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特点,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构建?弹性工学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校内专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

6、,根据行业企业典型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三方面解析职业能力,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明确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分析典型任务,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紧盯职业岗位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深入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和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企业和国家示范校的同行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轮修订,框架结构逐稿完善,方案内容不断充实、规范,更加贴近职业岗位要求,更加突出高职院校教育特色。 (二)课程建设成果初见丰硕 1、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有效推进专业建设,制定出更科学的基于工作过程

7、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多次召开专家访谈会,整个会议通过分析企业岗位的人才类型需求;商讨学生培养方案和校内教学计划;拟定核心课程;讨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总体结构方案;探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及职业能力标准。会议中各位企业专家积极发言,从我国有机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企业的用人理念、用人要求等角度,对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基本技能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最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2、精品课程初见成果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院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共主持了4门理实一体课程和精品资

8、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探索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与建设有序展开。我系精品课程为:化工单元操作、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化工设备安装与维修和普通化学。四门精品课程已初见成效。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设计课程体系,力求体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和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 (三)已经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xx年,我系认真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人才培养创佳绩。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我校示范校建设的重

9、点建设专业,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深入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组织参加了?第二届博赫杯全国燃料油生产工职业技能大赛?和辽宁省?化工生产技术?和?工业分析?技能大赛,组织了教师学生进行训练,以参加大赛为契机,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与水平。取得了第二届?博赫杯?全国燃料油生产工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省赛三等奖的佳绩,取得了我院化工专业历史性的突破。 课程建设有新突破。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启动早,投资力度大,化工单元操作、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化工设备安装与维修申报院级精品课程申报成功。精

10、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我系整体课程建设进程。 学习资源建设已初步形成。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创建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境,精品资源课程的资源库与企业结合正在建设。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视频教程、学习任务方案、习题库、练习操作平台等。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如期完成 xx年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以化工产学研实训中心为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示范校建设年度总结 基础,扩建化工生产实训中心、工业分析与检测中心和化工安全学训室完成本年度的设备采购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 其

11、中原子质谱等设备由于学院领导和专家论证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拟调整,所以这部分设备采购将推迟进行。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xx年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先后与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油有限公司、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博赫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校企合作并与盘锦检测检验中心签订了共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协议,此次合作有效推进了学生高质量和持续就业,标志着我系校企合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已经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扩建化工生产实训中心、工业分析与检测中心和化工安全学训室完成本年度的设备采购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新建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油有限公司、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盘锦检测检验中心3

12、个校外实习基地并签订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一)专业带头人培养 确定校内、校外专业带头人各1名。使其掌握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具备专业建设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 (二)骨干教师培养 选拔培养骨干教师3名,通过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培训、学术会议、企业挂职锻炼等培训获得提高职教理念,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培养课 程建设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和生产指导能力。 (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专业教师进驻企业教师工作站进行企业顶岗实践。 (四)兼职教师聘任 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五)已经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发表SC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论文3篇,出版教材1部,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结题1项,获市科学成果奖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盘锦市学科带头人?称号1项。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