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线索-精编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845523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线索-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小说线索-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小说线索-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线索-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线索-精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在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小说结构的重点是小说的线索和层次。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小说层次就是小说结构,常见小说结构都是从情节的发展来划分,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用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发展过程、把握文章主题不断深化的进程。所以赏析小说构思技巧需要从小说层次入手。【分析小说思路的考点】小说在考查

2、“分析作品结构”时,往往会在如下二个方面设置考题: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二、结构思路方面:1、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2、小说中写这个情节(或人物)有什么作用?3、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4、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5、小说中人物的起名有什么用意?【分析小说思路的主要知识点】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解析】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例如名师

3、大讲堂P193密码中的真情和中了大奖,其线索都在题目中出现,前者是一个事物-密码,后者是事件-中奖。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解析】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如名师大讲堂P193中了大奖,两条线索的连接点就是“中奖”;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二、结构思路方面:1、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解析】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一般会考虑如下几点:明暗双线,巧设悬念,一波三折,铺垫伏笔,出人意料,前后呼应。【例题1】名师大讲堂P198就我没白吃第1题:本篇小说的

4、构思很有特点,说说这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特点:结局出人意料;好处:一是刻画人物凸显小人物的凄凉处境,二是揭示主题批评腐败现象。)【例题2】名师大讲堂P205柔弱的人第1题: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2、小说中写这个情节(或人物)有什么作用?【解析】分析小说具体写到某个情节或人物的作用,可以从如下几点考虑:如果是开头的情节,一般有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引人入胜的作用。如果是中间的情节,一般有推进故事、引起下文的作用。如果是结尾补叙的情节,一般有照应前文、补充解释或者巧设突转、出人意料、引人深思的作用。如果是小说的配角,一般有主次互动、深化主旨情感或者

5、以配角衬托(正反)主角作用。【例题1】名师大讲堂P207看房第1题:小说开头售楼先生和异乡人关于“楼盘的卖点”的问答有一段描述,这段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第一问:句子短,节奏快。第二问: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例题2】名师大讲堂P204最佳配偶第2题: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内容上:戛然而止,发人深思。结构上:巧设突转,出人意料,增强可读性。)【例题3】名师大讲堂P207温馨一幕第1题:小说中写老乞丐有何作用?(内容上: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丰富小说内涵人物。塑造上:以老乞丐的爱心衬托少年的淳朴。)【例题4】名师大讲堂P194侯银匠第1题: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

6、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为下文做铺垫)3、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解析】小说中如多次写到某个细节(情节或者行为),其前后的不同主要要联系前后文,从主旨表达和情感体现两方面去分析它的异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创设背景,渲染气氛,铺垫伏笔、暗示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突出主旨、抒写情感。【例题1】名师大讲堂P203老师,我站着呢第1题:A均在课堂上前后两次说到:“老师,我站着呢!”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异同?(问的是表达内容方面:相同点都是告诉老师“我是站着的,并不是没有站起来”;不同的是第一次只是强调“我已经占起来了,我的态度很好”,第二次暗示的

7、是“我不介意老师昨天的误会或者伤害,我依然很开朗快乐”;体现了A君内心的善良和宽容。)【例题2 】名师大讲堂P202乌米第3-题: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三个方面:一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和性格;二是渲染气氛,使故事笼罩在明暗交织的情感氛围中;三是抒写情感,唤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 【例题3 】名师大讲堂P203特别考试第1题:小说多次写到群众的反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情节发展;二是侧面烘托人物;三是渲染故事气氛。)【例题4】名师大讲堂P205午后的故事第1题: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三个方面:一是创设故事背景,

8、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告诉读者行凶事件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二是暗示情节发展,这暴露在阳光下的罪恶竟然无人制止;三是刻画人物,映衬出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光辉形象。)【例题5】名师大讲堂P210火驹第2题:小说两次“吃药”的细节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第一次:表现他病得很重,为他的心理活动和幻觉提供背景和条件。第二次:为他咽气作铺垫,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4、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解析】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其主要作用有:补充叙述,完善情节;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上下衔接,过渡自然。【例题】名师大讲堂P205柔弱的人第

9、2题:小说在对话中穿插了多处对尤利娅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请选一处赏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一处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二是此处描写写了什么,刻画了人物什么特征;三是穿插在此处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5、小说中人物的起名有什么用意?【解析】小说中人物起名颇能体现作者的巧妙心思。小说大家往往利用如下技法给小说主人公起名:谐音双关法,如红楼梦中“原应叹息”“真事隐”等;人如其名法,一曰如外形,如鲁迅小说中的“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花白胡子”等;二曰如性情,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白自在”、“左冷禅”等;历史文化法,如金庸小说中“岳不群”、“卓不凡”、“王重阳”、“李莫愁”等;时代标

10、识法,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郭靖”和“杨康”,合二为一就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鲁迅小说中的“九斤老太”、“夏四奶奶”等;巴金小说中的“觉新”、“觉民”等;蕴涵深意法,如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鲁迅药中的“夏瑜”,浩然金光大道中的“高大全”,柯云路新星中的“李向南”等;怪诞新奇法,如古龙小说中的“西门吹雪”、“楚留香”、“花无缺”。【解析】根据作者给人物命名的技法,我们可以推测小说中人物起名的用意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语双关,揭示主题。揭示人物外貌特征或性格特征;体现小说的文化内涵;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暗示故事结局,揭示小说主题;用新奇的手法吸引读者。【例题】名师大讲堂P209我是一个善良的人第1题:文章的主人公名字叫“蒋道理”,这样起名的用意是什么?(一语双关,揭示主题。)【小说线索、思路的答题指津】1、熟悉相关知识,牢记答题术语;2、小说线索特点,明暗双线交织;3、小说思路问题,注意审清题目;4、问什么答什么,分清答题角度;5、内容情感结构,人物环境情节;6、开头巧设悬念,结尾出人意料;7、中间一波三折,铺垫伏笔衬托;8、揭示深化主题,塑造刻画人物;9、创设故事情境,渲染环境氛围;10、层层推动情节,暗示故事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