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84346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幻灯片(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药敏试验及结果解读,1,细菌耐药现状,PRSP、MRSA/MRSE、VRSA、VRE、CRE ESBL、AMPC、金属酶 MDR、XDR、PDR,2,寻找新的抗感染药物 -新药越来越少 限制人以外(畜牧业)使用 -减少对人类的影响 加强抗感染药物临床管理 -分级和分线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减少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 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减少耐药菌株院内传播,细菌耐药的临床对策,3,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经验治疗: 因无法确定感染的微生物,推断可能的病原体,参考本地区药敏监测结果,故抗菌药物必须覆盖所有可能的微生物,常选用联合治疗或单一广谱抗生素 目标治疗: 确定了病原体,根据药敏试验,选用窄

2、谱、低毒性的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的统一 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目标治疗,4,Contents,4,药敏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方法,1,2,3,5,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药敏试验的结果报告的解读,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选药的指导意义,与药敏试验相关的常见问题,5,药敏试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目的: 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的反应性,为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提供依据实施个体化治疗。,药敏试验的目的,6,药敏试验的意义 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敏感”治疗可能有效;“耐药” 肯定失败; 提供选择药物依据,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监测分离致

3、病菌耐药性,分析耐药菌变迁,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发生和流行。,7,药敏试验基本流程,合格性检查,结果判断,细菌培养,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报告,标本采集,美国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临床实验室 标准化协会 )制定的标准(每年修订),8,K-B纸片法,MIC法,药敏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 (K-B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适合于快速生长的致病菌 MIC法: 稀释法(肉汤、琼脂):分为试管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用于罕见耐药、临床疗效不佳、确定中介度的敏感性、选择二线药 自动化药敏测定仪法:利用光学测量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作用,

4、即透光量与菌液浊度成反比。优点:快速,尤其适用于快速生长的细菌,药敏试验可在35小时内完成 抗生素连续梯度法 (Etest ):适用于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或需特殊培养条件的病原菌 流式细胞仪,10,Contents,4,药敏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方法,1,2,3,5,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药敏试验的结果报告的解读,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选药的指导意义,与药敏试验相关的常见问题,11,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原则,根据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类型 同类同一亚类只选择1-2种抗菌药物 选择的药敏药物应有效、不易耐药、经济,12,是否能将所有的药都做药敏试验?,没有必要: 根据抗菌药物的等效原则和细菌耐药表型可从已知药

5、敏结果推测其他一些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没有可能:不是所用药物都可以做药敏试验(需要药物在体外稳定,需要有操作标准和解释标准),13,常用实验药物及其代表的药物,14,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分类,在标准中分成A、B、C 、U四组 A组:常规首选(安全、有效、经济) B组:选择性常规(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尤其在医院感染时使用的抗生素) C组:补充试验(药物用于对A组药物耐药的流行菌株、对A组药物过敏的病人、某些不常见的细菌) U组:尿路感染,15,Contents,4,药敏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方法,1,2,3,5,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药敏试验的结果报告的解读,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选药

6、的指导意义,与药敏试验相关的常见问题,16,敏感(susceptible,S) 中介(intermediate,I) 耐药(resistance,R) 剂量依赖性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SDD),敏感性分类(CLSI),17,敏感性判定的临床意义,敏感(Susceptible) 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 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 5倍以上。 耐药(Resistance) 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达到的浓度,18,中介 (Intermediate) 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的浓度,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株 药物

7、生理浓集部位有效 (尿-FQ) 加大用药剂量可能有效 缓冲区:防止操作的系统误差造成重大结果的判定错误,敏感性判定的临床意义,19,剂量依赖性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SDD): 1.是指依赖于患者所用剂量的菌株敏感性 报告为“SDD”时,应使用最大的允许剂量 如更高剂量和(或)更频繁给药,充分覆盖“SDD”菌株,达到满意疗效。 2. “SDD”与“中介”的关系:“中介”已包括“SDD”的概念,但并非所有的“中介”都将替换为“SDD” 3.“SDD”是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中结果解读的重要分类,2014年CLSI将其引入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 这对完善药敏报告,避

8、免临床将“中介”作为“耐药”过度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敏感性判定的临床意义,耐药性的种类,分为天然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和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天然耐药:又称固然耐药,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获得耐药: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可因不再接触抗菌药物而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到染色体而代代相传,成为固有耐药。,21,细菌耐药机制,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四种: 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和修饰酶;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包括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DNA

9、解旋酶、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等; 细菌膜的通透性下降,包括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通道蛋白丢失; 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 在上述耐药机制中,第一、二种耐药机制具有专一性,第三、四种耐药机制不具有专一性。,22,-内酰胺酶:青霉素R 水解青霉素类结构中的-内酰胺环,使抗菌药物失去活性导致耐药。G+和G-菌均可产生。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头孢曲松(噻肟)R 可以水解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结构中的-内酰胺环,使抗菌药物失去活性导致耐药。主要由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奇异变形杆菌产生,多数可为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他唑巴坦舒巴坦)所抑制 。,头孢菌素酶(AMPC): 是由

10、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内酰胺抗生素耐药。在自然状态下细菌产生此种酶的量很少,但某些细菌如阴沟肠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等在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和克拉维酸)的作用下可大量诱导AmpC酶的产生,并且其调控基因的突变率很高,突变后将使酶持续大量产生,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但对四代头孢菌素敏感且不被酶抑制剂所抑制。,ESBL与AmpC的比较,表1 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的药敏模式葡萄球菌,表2 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的药敏模式肠球菌,表3 肠杆菌科菌常见的药敏模式大肠埃希/肺克,表4 肠杆菌科菌常见的药敏模式阴沟肠杆菌,表5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模式铜绿假单胞菌,表6 非发酵革

11、兰阴性杆菌的药敏模式鲍曼不动/嗜麦芽,Contents,4,药敏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方法,1,2,3,5,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药敏试验的结果报告的解读,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选药的指导意义,与药敏试验相关的常见问题,32,细菌培养结果的判定,致病菌? 定植菌? 污染菌?,33,细菌培养标本类型,污染部位:痰、尿、粪、开发病灶分泌物(伤口或切口、眼、扁桃体、耳、瘘管、生殖道)、腔道导管 无菌部位:血液、骨髓、脑脊液、胆汁、浆膜腔积液(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腔、血管导管,痰标本细菌培养半定量结果判定标准及临床意义,35,呼吸道标本培养结果诊断意义的判断,确定为病原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12、2006年),36,呼吸道标本培养结果诊断意义的判断,对诊断有意义,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年),37,定植?感染?,判断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除了有细菌感染的一般表现 如发热,白细胞及(或)中性分类、C- 反应蛋白增高 以外,应当参考以下几点: (1)与肺炎相符合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上出现新的 、或持续的、或加重的肺部渗出、浸润、实变; (2)宿主因素,包括基础疾病、免疫状态、先期抗菌药物使用、其他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机械通气时间等; (3)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一度好转,复又加重,在时间上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相符合; (4)从标本采集方法、标本质量、细菌浓度 (

13、 定量或半定量培养 )、涂片所见等,评价阳性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 (5)2 次以上痰培养显示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或鲍曼不动杆菌优势生长。,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12年),Contents,4,药敏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方法,1,2,3,5,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药敏试验的结果报告的解读,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选药的指导意义,与药敏试验相关的常见问题,39,1、在药敏试验报告中MIC越小的抗菌药物效果越好吗? 感染菌对同一种药物的MIC越小,效果越好 不同种抗菌药物之间MIC无可比性,40,2、培养阳性的细菌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吗? 不是的 培养阳性感染,可能为污染(血培养),可能为

14、定植(痰培养) 任何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评价(很重要) 感染部位的清创、引流、换药比使用抗菌药物更加重要 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器官功能支持,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41,3、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并不等同; 一般来说,耐药治疗无效; 敏感治疗有效。 体外药敏试验和体内药物疗效确实有差异 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污染或定植菌) 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 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 细菌的MIC,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 药敏试验药物中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无效,但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 药物剂型及生物利用度,42,谢谢聆听!,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