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83590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1 说教学过程 (一)教材处理 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栏目,让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概念,再让学生分析3个有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再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 (二) 教学环节 本节课是按照概念的学习过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应用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1.概念的建立过程 首先,在课堂引入时,教师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较突出的图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维生素C的作用、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等,使学生在视觉上引起兴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栏目的作用,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较熟悉的反应,如CuO与C的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很顺利的将概念化的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已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慢慢过渡到概念的核心上来,学生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促进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学的关

3、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概念知识深化和拓宽,重新构建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体系。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概念的实质。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与C的反应后,产生一系列问题: 问题1 在H2O与C、CuO与H2的反应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况,有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呢? 问题2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如何变化? 问题3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反应? 问题4Fe与CuSO4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分别发生什么反应? 问题5Cl2与Na、Cl2与H2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通过问题13,促使学生抓住有元

4、素化合价变化的相似点,切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而使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由 “被动接受”变为“初步生成”,通过问题4、5三个反应的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再佐以设置的相应巩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变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促进了较深层次概念的建立。 2.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过程 首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更深层次的概念,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之后,利用教学多媒体模拟钠原子与氯原子在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

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内容顺利突破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其次,在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以后,用言简意赅的概括语言,概括中形成“升失氧,降得还”,从而真正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3.概念的应用过程 教学环节最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同时得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五、说学生收获 通过本节课,学生收获的是分类思想、以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会用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基本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同时,由表及里的思维、分析、讨论、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会用辩证唯

6、物主义哲学观点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六、说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以化合价为线索,分解知识难点,循序渐进,自主建构概念。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为协助学生理顺化合价升变化与电子得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整合,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注重学法指导。 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预想不一定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可能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 其一、教学环节的衔接不能循序渐进。 预设学生能从“问题生成问题”中逐渐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而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7、,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问题和预期的生成衔接不顺畅,如: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变化?电子转移的数目与化合价变化数目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都会使学生陷入疑惑的困境,从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其二、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想象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概念的形成受阻。 其三、学生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例如,在分析Fe + CuSO4= FeSO4+Cu反应时,学生仍然用物质得氧失氧角度判断,认为Fe得氧生成FeSO4 和CuSO4失氧生成Cu影响了概念的理解。 其四、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没有很好的渗透。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进

8、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教学中应该通过认真引导,但由于只重视概念的形成,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七、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 得到氧 化合价升高 失去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 被氧化 还原反应 失去氧 化合价降低 得到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 被还原 同时发生 理解片面 反应特征 反应本质 物质变化 小结:升、失、氧,降、得、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2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章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

9、高中阶段学生对氧化还原的认识是一个分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 水平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说出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会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存在强弱关系,如Cl2与Fe3+的氧化性强弱等;学生初步应用电子转移守恒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配平;学生能够

10、书写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建立规律性认识,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能够从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对比强弱关系。 水平4:在电化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达到电子转移的定量水平,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复习,达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综合应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进行定量计算、物质制备、能量转化、实验设计等综合问题,甚至还要跟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11、 可见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 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剂、还原剂及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活中;通过知识内容类比,学会判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对

12、比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并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体验探究过程,体验知识生成的愉悦感。 本节内容的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内容的难点 1用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观点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会用“双线桥”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心理状态活跃,易于调动 2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组成,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 3 经过

13、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分类思想,经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形态理解的比较清楚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 1概念教学通常是老师讲授为主,平铺直叙,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兴趣不高。为打破这种局面笔者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原因,主动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氯化钠、氯化氢入手,让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引出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状态的变换,从而认清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 3利用课本插图及动画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 大家是否注意过

14、一个现象:削了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苹果表面变成褐色;但市售的苹果汁不变色,为什么呢?(展示市售苹果汁的成分,提示其中的维生素C起到了防止苹果汁变色的作用) 提示:在空气中苹果中的Fe2+被氧化成Fe3+而使苹果变色,苹果汁中加的Vc将Fe3+还原为Fe2+而防止变色。这里面涉及到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2-3氧化还原反应 请学生写出可以制取Na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各反应中的化合价如何变化。 学生有的写出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有的写出了钠与氯气的反应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将这些化学反应分类: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和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我们就将有化合价变

15、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重点分析钠和氯气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课本36页,图2-11,用自己的话描述氯化钠形成过程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并归纳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中的元素都不容易得失电子化合价变化又是如何产生的?请大家看课本37页第一段,然后观看动画氯化氢形成的过程及电子对的形成和偏移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物质即为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对偏离)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该物质为还原剂。 有电子转移的(得失或者偏移)的反应即为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决定了了

16、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削了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颜色变为褐色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加入Vc起到了什么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3 一、设计理念 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教学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才是化学科学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这样的观点,我在设计中特别重视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迁移过程。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线索,确定教学的知识脉络;分析学生的已有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差异,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脉络;分析教材的活动线索和STS线索,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探究能力,确定教学过程的问题线索。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引导互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合作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学习。与此同时突破教材局限,挖掘深层教学资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紧扣“生活走向化学,化学服务社会”的主题,认识到科学的最高价值在于应用。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