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76888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课时的一些概念知识之后及分类方法之后,对物质的分类在鉴别上做一些应用,特别是物质的鉴别,教材利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教材的安排上看,本节的探究是一项系统的、完整的探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学习对探究的意识及探究的理念已经相当到位,因此本节探究的内容可做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来对待。再在这项内容的基础对物质的分类进行系统的解答,这样符合学生的循序渐进的认知,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

2、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利用物质的性质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物质的性质,但利用物质的性质对许多物质的分类这是第一次,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系统化之间的矛盾在本节课得以体现,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对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物质的系统分类方法2.过程方法:

3、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物质的性质对一部分物质进行分类难点:设计实验,并绘制实验表格【实验器材】蔗糖、食盐、浓盐酸、无水硫酸铜、高锰酸钾、色拉油、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硫气体、氢氧化钙溶液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教学教师:同学们,分类在上节课中,我们已初步领略了分类往往以物质的性质或组成等一些特征进行的,

4、如果现在给你一些未知物质,你能否根据物质的性质对这些物质进行分门别类吗?教师展示:点击课件19只烧杯,分别盛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高锰酸钾、色拉油、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硫气体、氢氧化钙溶液教师提示:了解未知物质的性质时,一般不能用手直接去抓,不能用鼻凑到容器口去闻,也不能用口去品尝等。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下列的任务 1.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其性质,设计实验记录方法。2.动手试一试,通过颜色观察、气味、状态、溶解性或物质之间想到反应等方法进行鉴别,按表格或流程图的方法进行实验,写出结果。学生讨论方案,教师巡视指导。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和实

5、验的方法来比较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点从而学会鉴别物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了解未知物质的性质并以此推断物质的组成。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在巡视过程,如果发现学生方案手中有不同设计的方案,便逐一拿出展示,如用文字表示、用图像表达等。二、交流评价学生根据小组的合作情况,对这9只烧杯里的物质进行分类,时间大约8分钟,等8分钟后,教师请个别组的学生上台进行方案的展示,然后由台下的学生对这个方案进行一定的评价,在点评中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处。学生交流和评价,大约10分钟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评价,将物质的鉴别方法完善。二、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自行一种表格记录方式: 未知物质的特

6、性123456789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加盐酸加硝酸银蓝色溶液:硫酸铜举一种探究过程:白色沉淀:食盐加硝酸银溶于水白色固体:蔗糖食盐、硫酸铜粉末观察各物质颜色状态无色溶液:蔗糖、食盐颜色变化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无现象:蔗糖有沉淀:氢氧化钙溶液无变化:碳酸钠溶液通入CO2无气味: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有酸醋味:冰醋酸无色液体:冰醋酸、碳酸钠、氢氧化钙溶液闻气味无色气体:二氧化硫黄色液体:色拉油通过学生的评价,老师再给以指导,这对于学生认识新知识及新内容有了更高的提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归纳: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状态、颜色、溶解性,可燃性等,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可对物质进行鉴别和

7、分类。三、物质的分类点击课件61教师:认识这些物质的性质之后,这些物质也应该有一定的名份,请同学们根据物质的组成及鉴别特征,对物质进行归类? 学生活动时间,教师到学生的位置上指导学生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说明两种溶液以溶质为鉴别对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可写出各自的化学式,再根据它的性质进行区别。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小结:在自然界中,各物质的分类一般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现在我们通过这些例子将物质的分类进行系统认识。 通过对物质的性质认识及组成,进一步让学生加强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四、知识应用 教师:学了知识之后,让同学们来试一试,看看学习的成果如何?(1)根据上述物质分类图

8、,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锰、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进行分类。(2)对学生分类结果进行相互评价交流。让学生把想法交流出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将知识掌握。五、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根据教学的内容以练习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总结。练习:写出五个分别代表酸、碱、盐、单质、氧化物的化学式(顺序不限,要求均含有氧原子且个数不同):、。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六、作业布置:课外探究 探究任务1:家庭厨房内通常备有“油、盐(食盐)、酱(酱油)、醋、糖”等调味品,如果每样各取少些放在你面前,你能否把它们一一区分开来,让你的家长配合试一试,并简述你的依据,请与同学交流。探究任务

9、2:收集家里或学校里能找到的物品,了解这些物品主要成分的组成及性质,并将结果填写在资料卡片中,利用资料卡片让周围的同学猜一猜该物质的具体名称或属于哪一类物质。说明:每位同学任选择其中一项任务来完成。【板书设计】金属单质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非金属单质单质混合物纯净物物质的组成标准物质的分类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酸化合物碱盐【教学反思】在“物质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鉴别,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加深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印象,特别是为加入另外两种物质,不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判断力,但增加这些内容的同时也增加教学的强度,对学生而言,能否

10、真正学会是一种挑战。【设计亮点】加入两种物质,将知识与应用相互联系,课堂显得更加完整。【拓展资料】多角度理解纯净物初中化学教材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是这样叙述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要全面理解这组概念,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1抓住概念中的“物质”二字,切忌改为“分子”,以免缩小其外延。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由同种分子(如O2)组成的物质固然是纯净物,由原子组成的晶体硅是纯净物,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氯化钠(NaCl)也是纯净物,理解概念时,不能说“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

11、组成的”,不要随意缩小纯净物概念的外延。2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某物质中只含有氧元素能不能肯定它是纯净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可能是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这里主要涉及到同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相类似的还有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3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为一定值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在化合物中,NaHCO3和MgCO3两物质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均为14.29),二者以任何比例混合,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总是定值(14.29),因此,含碳量为14.29的碳酸镁样品不一定是纯净物。4判断物质是否属纯净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实质。例

12、如:“冰和水的混合物”其实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又如“纯盐酸”,则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像这类似是而非的习题,在解答时要特别小心;以免误入圈套。5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吗?结晶水合物(如胆矾CuSO45H2O),从化学式看,有CuSO4和H2O,似乎是混合物,孰不知CuSO4和H2O不是简单地混合,而是二者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化合CuSO4+5H2O=CuSO45H2O)成新物质一胆矾,因此CuSO45H2O是纯净物。6两种单质的化合产物一定是纯净物吗?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那结论就出来了。像碳的燃烧,其生成物可能是CO2,可能是CO,也可能是CO2和CO的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