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优质说课稿(37)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767976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优质说课稿(3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优质说课稿(3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优质说课稿(3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优质说课稿(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优质说课稿(3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勾股定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十八章第一节勾 股定理 (第一课时 ),下面我分五部分来汇报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这就是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教法选择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将几何图形与数字联系起来。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而且它在其它自然学科中也常常用到。因此,这节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 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 的数量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感受到 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数学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 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 励学生发奋学习。 (2) 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 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用它来

3、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日常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过一年多的几何学习,学生对几何图 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 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 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 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三、教法选择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我校的“当堂达 标”教学模式,我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并以分析法、讨论法相结合。设计 观察

4、 -讨论归纳 的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直观情景观察,从 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够直观、生动的反应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 强教学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四、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 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观察、类比、分析、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借 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

5、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个设计合理的情境引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带着兴趣积极投 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学习数 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以下题目: 星期日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去某山风景区游玩,同学们看到山势险峻,查看景区示 意图得知 :这座山主峰高约为900 米,如图 :为了方便游人 ,此景区从主峰A 处向地面 B 处 架了一条缆车线路,已知山底端C 处与地面 B 处相距 12

6、00 米, ACB=90 ,你能用所学知识算出缆车路线AB长应为多少? 答案是不能的。然后教师指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问题将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 :以趣味性题目引入。从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 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其中渗透了一种数学思想,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挑战,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自然引出下面的环节。 紧接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并会简单应用。 (二)勾股定理的探索 1、猜想结论 (1)探究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由课本 64 页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结合

7、课件中格点 图形的面积,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计算、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在此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比较、交流,最后通过活动让学生用语 言概括总结。 提问:等腰直角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样的性质吗? (2.)探究二: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在课件中的格点图形中,利用面积,再次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自主 探究,通过计算、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边的平方有何大小 关系入手进行观察。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直观地演

8、示。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讨论,由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参与定理的再发现过程,他们通过自己观察、计算 所得出的定理,在心理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证明猜想 目前世界上证明该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很多种,而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拼接、割 补图形,计算面积的思路提供了很多种证明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古人赵爽的方法进行 证明。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推导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a2 + b2 = c 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更直观、形象的向学生介绍用拼接、割 补图形,计算面积的证明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证明的必要

9、性、结论的确定性,感受到 前人的伟大和智慧。 3、简要介绍勾股定理命名的由来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 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 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我国称这个结论 为勾股定理 ,西方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五世纪发现了勾股定理,但他比商高晚出生 五百多年。 设计意图:对比以上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1.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引入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例 1:课本 66 页探究 1 师生讨论、分析:

10、木板的宽 2.2 米大于 1 米,所以横着不能从门框内通过 木板的宽 2.2 米大于 2 米,所以竖着不能从门框内通过 因为对角线AC 的长度最大,所以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 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提示:( 1)在图中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连接AC) (2)知道直角ABC的那条边? (3)知道直角三角形两条边长求第三边用什么方法呢? 设计意图:此题是将实际为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中抽象出Rt ABC,并求出斜边 A C 的长。本例意在渗透实际问题和勾股定理的知识联系。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决, 旨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使难点予以突破,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在具体问题中的应 用,使学生获得新知,体验成功,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习题 18.1 1 、5。 学生板演,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让学生比较练习题和例题中 条件的异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 对学生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同桌间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并请个别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气氛,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 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