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说课稿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767880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第二节 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 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 广泛,是在学生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 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 位置关系;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 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总结 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 思维能力; 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圆心到直线的距 离与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操作、实验、发现、 确认等数学活动,从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体会运动变化的 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重 点是: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是:掌握直线和 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与判定。可以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得以实施,是 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用具为了上好这节课以及根

3、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准 备多媒体课件和一些作图工具,这些教学用具的使用,可以进一步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的情况,在本节课中我采取类比 迁移法,并结合直观演示、数形结合、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手段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整个课堂 活跃起来。 (二)学法 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 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主要指导学生采 用观察讨论法、分析及归纳等多种学习方法,从而真正落实到把课 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说教学程序 1、首先展示清晨一轮红日离开海平面喷薄而出的画面

4、,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抽象出数学图形并进行描述,揭示直线和圆存在着不同的位 置关系,今后我们就一起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自然地导入新 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从生活走 进数学,自然地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的观点。接着,固定圆,把直 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 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 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鼓励学生尝 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在学生交流、补充、修改的过程中不断完 善表述内容,进而归纳概括形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有关概 念,重点理解直线和圆相切时“有唯一公共点”是指

5、“有且仅有一 个公共点”,并思考直线和圆的公共点能否多于两个?(经过同一 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3、对于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和 性质,我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教师巡视,及时搜 取信息,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提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是通过 点到圆心的距离 d 与半径 r 进行比较来判断的,从这个方法中你 能不能得到一些启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由学生代表总结性质和 判定,教师适时、适度演示课件来加深学生多方法和规律的理解。4、 及时反馈,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

6、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布 置作业。 6、版面设计:本课的版面我主要是以课件的形式体现的, 内容包括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定义以及判定和性质的框架。 这样使本节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实现了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五、说课综述: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为 学生终身学习做准备”的理念,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意 教师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整堂课融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通过“观察 猜想探讨归纳”,把知识形成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 察、实验、发现、探索、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 高兴趣,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提高能力。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