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统计学原理经典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47762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统计学原理经典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大学统计学原理经典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大学统计学原理经典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大学统计学原理经典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大学统计学原理经典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统计学原理经典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统计学原理经典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2,第一节 统计调查方案,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第三节 统计分组,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第四节 分配数列,第五节 统计表,3,熟悉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掌握统计调查的各种组织形式; 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要求与步骤; 理解统计分组的意义,正确掌握统计分组方法; 掌握分布数列、尤其是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了解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编制方法;,学习要求,4,第一节统计调查方案,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一)统计调查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二)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中

2、的基础环节,(三)统计调查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5,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选择调查方法,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目的,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6,(一)确定调查目的,7,调查对象,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即所要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填报单位,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举例:2000年人口普查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8,注意: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 的区别:,填报单位一般为在行政上、经济上具

3、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而调查单位可以是人、单位、也可以是物。,例:要了解全国商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 调查对象-全国所有商业企业 调查单位-每一个商业企业 报告单位-每一个商业企业 例:要了解全国工业企业设备利用情况,则: 调查对象-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 调查单位-每一台设备 报告单位-每一个企业,9,- 调查项目要少而精; - 调查项目含义要明确; 尽可能做到各个调查项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有的项目可拟定为“选择式”,(三)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它完全是由调查对象的性质、调查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包括调查单位所须登记的标志及其他有关情况。,10,例:全国人口普查调查项目:

4、,1982年(第三次):13项人记录、6项户记录,1990年(第四次):15项人记录、6项户记录,2000年(第五次):26项人记录、23项户记录,11,要区别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的不同:,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时点或时期); - 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譬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0时,而调查期限为10天。,12,例: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对全部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重点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调查对象全部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2)调查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和

5、外商投资企业 (3)调查项目1995年工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包括生产、销售、库存和成本、费用、价格、盈利等情况)、资产负债状况及其构成、生产能力利用及技术装备状况等 (4)调查资料所属时间1995年,13,(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包括调查机构、调查步骤、人员及组织训练、经费等问题。,14,另外,还有电话调查、座谈会、个别深度访谈等方法。,(六)选择调查方法,15,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一)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类,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取被研究对象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非全面统计报

6、表。,16,1 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主要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尤其是有关一个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和利用情况的详细资料。 如:人口数量及构成变化;耕地面积和农作物品种及其分布;工业设备等等,以了解重要的国情、国力。,特点,一次性。主要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全面性。主要用来在全国或很大的范围内进行,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17,组织方式,自上而下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登记。如人口普查。,颁发一定的调查表格,由调查单位根据原始记录进行填报,所建立的普查机构对整个

7、普查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协调。如我国历次的物资库存普查。,18,四项原则,()规定标准时点,以免产生重复或遗漏。 (2)正确选择普查期。 (3)各调查单位尽可能同时或尽可能短期内进行调查与完成调查任务。 (4)普查项目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且要注意普查资料的可比性,以提高资料的利用价值。,适用情况,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一般在需要掌握基本的国情国力,作重大决策时采用。,19,案例:我国历次人口普查,20,2.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我国统计报表制度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

8、革,主要分为:7种基层一套表和9套综合报表制度。 基层一套表: A 农林牧渔企业报表 B 工业企业报表 C 建筑工企业报表 D 交通运输企业报表 E 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企业报表 F 服务业企业报表 G 行政事业单位报表,21,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3 抽样调查,特点:,1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2以样本指标(统计量)为依据推断总体,22,抽样调查适用范围,一是用于认识那些不能或难以进行全面调查的总体的数量特征以及具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检测等 二是用于认识那些发展变化比较稳定和有规律性而不必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

9、征等 三是用于收集灵敏度高、时效性强或时间要求紧迫的统计数据 四是用于与其他数据收集方式相结合,相互补充和核对,23,4 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在总体中,这些单位虽数目不多, 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 它们的总量在总体中却占有绝对的比重, 能够反映出总体的基本情况。,24,重点调查,要了解全国煤炭的生产变化情况, 只要对全国几个大型矿务局进行调查, 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全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对为数不多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 就可以对全国钢铁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等变化情况作出基本分析。,对我国32个大中城市的零售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查, 可以

10、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商品价格变化的趋势。,25,重点调查,特点,(1)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因素,但有量的限制。 (2)目的在于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搜集重点单位详细的调查资料。 因此能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了解取得某些标志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适用情况,当调查目的只要求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发展趋势,不要求全面数据,而总体中又确实存在着重点单位时,就可以采用这种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可以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也可以用于经常的连续性调查。,26,5典型调查,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特点,有意识选取调查单位。(主观性较强) 掌握现象总体发展

11、变化的规律和总结经验。,典型调查虽选取单位不能排除主观性,推断总体只能是近似值,但选取单位数量少,取得资料快,调查效率高,特别适用于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调查。,适用情况,27,总体单位,调查单位,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28,总体单位,调查单位,报表制度,可以全面调查,但通常是调查限定规模以上的总体单位,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29,总体单位,调查单位,普 查,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对全部单位进行调查,30,总体单位,调查单位,重点调查,只调查重点单位(单位数不多但其标志量占标志总量比重较大的单位),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31,总体单位,调查单位,典型调查,对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典型单位的选择并不一定按

12、规模,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32,总体单位,调查单位,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选择调查单位,各单位被选中的机会相同。,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33,(二)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类,统计报表制度,专门调查,(三)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分类,经常调查,一时调查,34,第三节统计分组,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二、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 三、分组标志的选择 四、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35,某班统计学的成绩表,从以上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信息?,36,以下是反映月收入增长的两个图,请问谁的收入增长快?,37,对统计学的成绩进行统计整理(统计分组)后的表和图,38,图1和图2的数据来源相同,39,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13、:统计整理,主要任务,资料审核、分组、 汇总、制表、制图等。,分组,频数分布,统计表,统计图,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承上启下的作用,统 计 调 查,统 计 整 理,统 计 分 析,统计工作,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反映个体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是集中的;是零碎的,不是系统的。根据这些资料。人们难以从总体上分析和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 至于某些已经加工的综合资料,则往往由于资料在分组方法、总体范围或指标涵义、口径、计算方法等方

14、面不同,而不能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也必须先通过统计整理,才能据以从总体上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 通过统计整理: 1.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变为综合资料,能够反映总体特征; 2.发现和弥补调查工作的遗漏与不足,提高资料的准确性。,42,二、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概念,原则,穷尽原则、互斥原则,例1:从业人员按文化程度分组 小学毕业 中学毕业(含中专) 大学毕业,文盲或识字不多 小学毕业 中学毕业(含中专) 大专毕业 大学及大学以上,穷尽原则是使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44,互斥原则:在特定的分

15、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服装分为男装、女装和童装三类符合互斥原则吗?,45,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是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按照统计认识的要求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揭示现象内部结构。现象的内部结构是表明现象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同一总体不同时期的结构联系起来,还可以看到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分组将有相互影响的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反映它们在数量上的变动规律。例如: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的关系;居民收入与储蓄额的关系。,46,某地区100个百货商店 月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情况,三、分组标志的选择,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1.选择原则,48,1、学生按成绩分组(分):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2、企业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100以下 100110 110以上,例:,55-60 6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