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606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城市性质与类型,二、确定城镇性质的基本方法分析法,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现状分析与趋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条件分析,1.地理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2.自然要素分析(气温、降水、地质、地貌、水文、 植被等。) 3.人文要素分析(人口现状、民族构成、社会文化 基础、历史渊源、重要的民风、民俗等。) 4.资源要素分析(土地、矿产、水、生物、气候等 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已开发的、未 开发的及其前景。),在劳动平衡法中k、e、f的值,因城市的大小而不同,下面是不同规模城市中k、e、f的取值:,特大城市K小,是相对的,因为在工业等发展以后,服务人口也

2、发展 了,工矿城市K值大是因为e(服务人口)的发展有一个时滞效应,K 先发展了,e 才能发展。,第一,适合于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适用于人口统计的资料较全, 国民经济较具体落实的城市;第二,适用于新建的重点建设的城市。,评价,解释,第一,三类人口的划分与我国现行的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致;第二, 基本人口与服务人口的界限比较难以划清,实际操作时有一定的 它困难;第三,只考虑了产业构成和人口构成因素的需要,没有 考虑该城市的人口容量,即它考虑的因素比较单一。,缺点,(四)职工带眷系数法,评价: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城市或新建的工矿居住区(因为此类 城市开始要大批引进新职工,这些职工要带家眷)。 缺点:第一,

3、过于简单,只考虑职工的家属结构;第二、缺乏 准确的根据,误差较大。,(六)用地容量法,y:规划期范围内的可用地面积; :规划期末人均市区建设用地面积; :人均蔬菜瓜果用地面积; :郊区农业人口人均粮食生产用地面积; :郊区农业人口人均宅基地面积; :郊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二)用地指标,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采用非农业人口的人均指标。,规定,1.非农用田或利用价值较低的农田; 2.土地的承载能力符 合建筑地基的要求;,3.地下水位低于建筑基础的砌筑深度;,4.不会被百年一遇的洪水淹没,没有沼泽,排水方便的地段; 5.地势平坦,坡度适宜,没有冲沟、滑坡、喀斯特等不良地 质现象的地段; 6.施工条件充分,生活服务设施较好的地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