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区域规划汇报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601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群区域规划汇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群区域规划汇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群区域规划汇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群区域规划汇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群区域规划汇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群区域规划汇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群区域规划汇报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汇报ppt,2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目录,3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路网联接,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城市群资源。湖南多年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 区域内盆地与丘陵间错、城镇与乡村交织,形成独特的空间组合。同时农业科技、市场体系、物质装备和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较好。京广、浙赣、湘黔、湘桂等铁路干线交汇,京珠、上瑞高速及106、107、319、320四条国道贯通,水运内联湘资沅

2、澧、外达长江,黄花国际机场吞吐量超过800万。,城市群概况,4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城市群概况,长沙市: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处于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的中心,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和浏阳市一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1819km2,市区面积554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140km2。 株洲市: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沙市东南面,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辖荷塘、芦淞、天元、石峰四区,株洲、攸县、茶陵、炎

3、陵四县和醴陵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1262km2,市区面积537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69.6km2。 湘潭市: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长沙市西南面,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辖岳塘、雨湖二区,湘潭县和湘乡市、韶山市,全市土地总面积5006km2,市区面积280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67.5km2。,5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发展优势区位和交通,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南

4、部的中心腹地,京广、浙赣、湘黔、湘桂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京珠、上瑞高速及106、107、319、320 四条国道贯通,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已投入运营。水运和航空条件比较优越。,水运内联湘资沅澧四水、外达长江黄金水道,黄花国际机场2006年吞吐量达到83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13个进入800万吞吐量级别的机场,出入境人数达到中部其他五省之和的1.6倍。,6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发展优势资源,长株潭城市群气候宜人度较高,排名列全国城市群第三位。 区域内盆地与丘陵间错、城镇与乡村交织,周围依附众多职能各异的大小城镇,形成独特的空间组合形态。 城市土地规模及城市水资源供给

5、较充足,分别分别在全国城市群中位列第六位和第八位,水资源状况详见下。 区域内良好的生态屏障、山体和水域、绿心生态开敞区,森林覆盖率达54.7%,构成城市群独特的生态本底。 长株潭地区广泛分布 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 ,其次为中、上元古界浅变质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矿产以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主 ,水质多达矿泉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水质优良。 长株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长沙的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等都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 城镇常住人口规模位居全国城市群第五。其中15 - 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约占73% , 长株潭三市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 “黄金时期” 。,7 |,INSERT PRES

6、ENTATION TITLE,发展优势产业,长株潭三市的经济规模在湖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 年三市以占湖南省13.3%的土地、19.2%的人口,实现了占全省37.6%的GDP、42.6%的财政总收入、46.4%的固定资产投资、42.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68.2%的外贸出口。三市集中了湖南省70%的高校、90%的科研人员和80%以上的科技成果。 三次产业结构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自的经济总量在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长株潭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别。,长株潭三次产业结构表,8 |,INSERT

7、 PRESENTATION TITLE,发展劣势资源,地下水污染。从整体看 ,长株潭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以较好和优良为主,占85.75% ,但人口密集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长沙市重度污染面积已达465.31km2, 株洲市重度污染面积达162.4km2,湘潭市相对较轻,污染面积135.7km2。 土壤污染 。长沙和株洲市一般以城区街道土和重工业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农 田土次之 ,菜地土较轻 。湘潭市出现农 田菜土污染物含量反而大于街道土和原生土的情况 ,表明主要受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污染 。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长株潭地区一个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 , 水土流失分布面积达

8、1565km2,其中强度和中度侵蚀区有124km2。 崩塌 、塌陷、地面下沉、滑坡、地裂缝 。长株潭地区因采矿活动和过量抽取地下水等原因造成地质环境破坏 ,诱发人为地质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湘潭河西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己初步形成区域降落漏斗面积达16km2。,9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发展劣势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三市虽然在湖南省内属于经济最发达地区,工业布局也各有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但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和大城市比较,长株潭区域经济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其经济结构均处于较低水平,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还非常有限。三市均追求产业布局的门类齐全,导

9、致重复建设、分散经营、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低。 工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编小。三市GDP 总量虽然已超过湖南省的1/3,但却低于同属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与广州、杭州、苏州比差距更大。三市独立核算企业平均产值和资本金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50%。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偏低,特别是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这一指标排名靠后。未来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遭遇环境的约束。 工业布局,产业结构水平低。2006 年同属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1.8:44.4:43.8,武汉城市圈为10.6:57.5:31.9,而长株潭则为15.

10、6:44.2:40.2。长株潭区域的一产比例最高,二产比例最低,这表明长株潭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更为突出。,10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战略定位,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11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到2010年,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共建共享的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以湘江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和保护模式基本建立,以清水塘、竹埠港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长株潭与

11、周边岳阳、衡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人均GDP超过3.8万元,总人口达到1450万人,城市化水平高于60%。 中期目标。到2015年,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等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初步形成。人均GDP达到6.7万元,总人口1600万人,城市化水平高于7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35%,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3%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 远期目标。到2020年,“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主要任务基本完成,资源节约、环境

12、友好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基本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地区人均GDP达到11万元,三市总人口1800万人,城市化水平80%以上。,12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规划内容,规划范围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约2800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面积为8448.18平方公里。 协调规划范围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最直接的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五市的大部分地区,即湖南东部城镇密集地区。 规划期限 近期 2008年2010年;中期 2011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20年;远景

13、 2020年以后。,13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核心区规划,1.2 核心区空间范围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范围涵盖了长沙市区、株洲市区、湘潭市区、望城县全境,以及浏阳市、醴陵市、湘乡市、宁乡县、长沙县、株洲县、湘潭县的一部分,总面积6630.46平方公里。,14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核心区规划,空间管制 禁止开发地区:指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坡度25度以上的高丘山地、著名风景区、等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地区。 限制开发地区: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宜农土地、坡度在15度与25度之间丘陵山地等 优化开发地区:指国土开发

14、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功能区域 重点开发地区: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城市建设基础较完善、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15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核心区规划,发展产业规划 发展绿心发展低消耗、高产出、无污染及对交通、环境高度敏感的高端产业,建设精品型高端服务区,成为城市群公共生态客厅和创新利用生态资本的示范窗口。 长沙河西利用科教创新与人才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 长株潭东部在高铁枢纽与机场空港的叠加作用下,探索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集约发展的新模式。建设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湘潭西部在城市与乡村两种经济形态的交接部探

15、索城市化的新途径。以高科技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商贸加工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农业及其相关产业获利水平。,16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核心区规划,交通规划 核心区内部按照城市交通的方式进行组织,实现交通同城。功能拓展区域内部通过快速路、城际轨道加强核心区和外围重点城镇间的交通联系,通过高速公路加强核心区外围重点城镇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17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核心区规划,生态网络体系 核心区应以山脉、水系为骨架,以山、林、江、田、湖等为要素,综合自然、历史人文等的空间分布,构建“一心、一带、多廊道、多斑块”的网状生态结构,形成

16、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区域生态网络。 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相向地带,保留其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的功能。治理和建设湘江及其沿岸,构建具有明显生态良性循环特征、景观环境优美的湘江生态带。利用湘江支流、区内山体和丘陵,串联城镇绿化隔离带、农田等,形成网络状的生态廊道。加上主要交通干道和铁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建设及山水廊道的构筑,促进生态“斑块”之间,“斑块”与“种源”之间的生态联系,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核心区生态结构图,18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功能拓展区域 考虑长株潭核心区所处的阶段和经济联系方向、未来核心区内外能源原材料等供给关系及大生态大交通格局建设需要,规划构建功能拓展区域,承担起核心区向外的功能疏散和对核心区的功能补充作用区域范围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域,益阳市的资阳区、赫山区、桃江县,娄底市区和双峰县,岳阳的湘阴县和汨罗市,面积30122平方公里。,19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生态优先,持续发展。以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区域生态保护为先导,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