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596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城市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城市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城市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城市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分析与规划,主讲:刘科伟 教授,陕西省精品课程,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一节 自然资源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 第三节 技术条件,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2,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第一节 自然资源,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3,1.概念:,2.分类:,(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地下资源 ,地表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 游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划分: 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 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3.特征:,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分布规律。 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

3、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4,(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必要的自然资 源,决不可能出现 某种生产活动。 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 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 自然物质基础。,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

4、效益。 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5,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一)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1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 自然资源。,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6,(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 可能的开发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 域发展的作用,明确区域主要自然资源,即筛选出开发规模大,开发后能产生重大经济价值,并对区域发展

5、产生重要的带动影作用的几种资源。 其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程度,并根据保证程度和现状生产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来研究其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第三,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自然资源相对量,进一步明确然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相对量指标通常用平均占有量等表示。如人均占有量、亩均占有量等。 第四,分析比较区域主要几类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明确区域各类资源的数量配合情况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2.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也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即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并据此建立质量评价的标

6、尺,并用此标尺来进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适合程度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切合实际的结论。,3.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 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的效率。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许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并且在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上,利用、改造自然的方式和措施常常是以各种自然因素的相互制约性为依据的。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还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对自然资源

7、地域组合的分析,必须搞清主导资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组合对一定产业(部门)结构的适合或保证程度。,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的评价,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且同一类的自然资源或组合也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因此,在前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这里应该就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与方向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筛选出几个可行方案。井同时指出各种方案之特点,尤其对实施各方案的技术经济前提要特别指出,以利于开发利用之决策与实施。,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任何对自然的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

8、会引起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它不但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方面和环境生态方面。只有正确分析各方面的正负效应,综合权衡利弊得失,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并在资源开发实施中预先安排好预防措施,以减轻负效应之影响。对资源开发之正负效应的评价必须待科学、客观的态度,既不要夸大正效应,也不应缩小负效应,既要估计最好的情况,也要估计一般和最差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7,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三、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简述,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8,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

9、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这两 个方面体现:,作为生产者,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作为消费者,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 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9,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一)区域人口数量分析 (二)区域人口的增长分析 (三)区域人口的质量分析 (四)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区域人口与劳动力的

10、分析应从人口的消费与生产两重性特点出发,重点分析区域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劳动力的供给、人口的分布状况等对生产布局及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0,(一)区域人口数量分析,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职业构成 4民族构成,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1,1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即人口的性别构成。,表示方法,以男性与女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表示;以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表示,即以女性人口数为100,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在区域人口分析中,除总人口性别比例外,新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各年龄组人口性别比也是分析的重要指标。,影响因素,出生

11、婴儿性比例:据研究,受胎时男性与女性为120:100左右,由于片男胎在妊娠期间流产、死胎的机率较大,到出生时,性比例降为105上下。无论古今中外,这个出生性比例都是基本恒定的,上下波动幅度很小。 男女分令死亡率:在我国由于重男轻女等社会意识影响,针对女婴的人工流产、溺婴,以及“生男为止”的生育观念等,使01岁人口的性比例比这个比例要高出很多。以后由于社会分工、战争等原因,在各年龄组中,男性的死亡率要比女性高,使性比例差距逐年有所缩小, 人口迁移和社会生产部门对性别的选择性:劳动力的跨区域迁移多以青年男性为主,使迁入区人口男性比例上升,迁出区男性比例下降。重工业 采矿业 林业 渔业 交通 建筑

12、地勘等生产部门男性比例较高;而纺织 缝纫 手工艺制品等生产部门则女性比例较高。,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2,2年龄构成,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来表示。,概念与表示,年龄组的划 分与表示,逐龄分组:0岁组(不足1岁),1岁组,2岁组; 5岁一档分组:女004岁,59岁,1014岁,; 10岁一档分组:如09岁,1019岁,2029岁,; 国际划分法:划分为三组,即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64岁为青年或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 我国划分法:划分为六组,即06岁为学龄前儿童组,712岁适龄小学组,1315岁为适龄初中组,16

13、18岁为适龄高中组,男1659、女1654为适龄劳动人口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组。 人口分组的结果除用表格表示外,还用人口金字塔图表示,并且后者更为直观、常用。,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3,衡量人口年龄 构成的指标,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又称老人、儿童比例,即老少比)、抚养指数(又称负担系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等。这些指数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影响年龄构成 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战争、饥荒、瘟疫等,年龄构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人口本身再生产的影响: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的类型(表21)。在人口统计学中,按年龄构成和中位年龄所做

14、的类似划分(表22)。这两种划分方法都反映了人口年龄构成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适龄人口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关系上。其次,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人口对社会环境有不同的影响和要求,社会的物质消费结构、各类文化教育设施的配套、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住宅和交通的建设,莫不与人口年龄构成有关,当人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动以后,有关的一切社会职能均要随之有相应的变化。经济文化建设如不考虑人口文化构成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带来影响,就难以同未来的社会需求相适应,从而陷于被动的地位。,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4,表21 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22 人口统计中年龄构成的划分,西

15、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5,3职业构成,是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它代表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和生产布局特征。,一般将经济活动分为九个部门,即:农业,包括林业、狩猎业和渔业在内;采矿、采石业;制造业,或称加工工业;电力、煤气和供水;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旅馆旅游业等);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金融保险业;公共和社会服务。并将上述部门称为第一产业,、称为第二产业,、称为第三产业。,概 念,国际划分,我国划分,将经济活动分为16个部门,即: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

16、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它行业。并将部门(农业)称为第一产业,、部门(工业)称为第二产业,其余部门为第三产业。,影响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方式特点; 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 科技发展; 物质消费; 劳务交换水平; 经济政策; 历史 地理因素。,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6,4. 民族构成,概 念,是指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以百分数来表示。民族不同于种族,它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分 析,在民族构成分析中,除对各民族人口数量占区域人口比例的分析外,还应对各民族在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解,以便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可靠依据。,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