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596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城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城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城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城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城市增长,城市增长,实体 (城市体量的扩大),经济 (城市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第三章 城市增长,城市规模 城市的经济增长,思考,经济规模迥异的两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受到对方的何种影响?如果有影响,原因何在? 城市群究竟是怎样确定自己合适的规模和空间状态呢? 城市自身在空间上如何拓展自己的形态呢? .,城市规模,1.效用与城市规模 2.城市系统 3.城市规模的差异 4.城市规模分布,1.效用与城市规模,预备知识: 集聚经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人工资,使得大城市的工人具有更高的工资水平。 为什么?,由于集聚经济,企业可以分享 要素投入品(基础设施、原材料) 劳动力储备(成熟的劳动力市

2、场) 技能匹配 (人尽其用) 知识溢出(山寨厂),提高 劳动 生产率,1.效用与城市规模,假设 城市人口增长的成本 仅为提高了通勤时间。 假设的依据: 交通堵塞(额外交通成本) 城市范围大(更多时间),效用与城市规模(以工人的视角),效用,收入减去通勤成本增加导致的休闲时间价值的损失。,1.效用与城市规模,每个城市的工人数量(百万),每 个 工 人 的 效 用 (美 元),70,66,59,1,2,4,M,S,H,1.效用与城市规模,一个结论: 城市规模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工资水平,这是因为存在集聚经济和较高的通勤成本。只要集聚经济作用很强,效用水平就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提高。当集聚经济作用低于

3、由通勤成本增加所导致的规模不经济时,效用水平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降低。,1.效用与城市规模,为何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工人会有相同或相似的效用? 工人在不同居住地与生产中心之间通勤 通勤成本有差异 工人在城市内部的居住区位选择 通过价格调整实现区位均衡(公理1),思考题,什么是地租,农业地租、城市地租? 解释说明主要的两个地租理论? 地租的形成与计算?,2.城市系统,假设:一个地区劳动力总数为600万人 有3种可能的分配模式 (1)6个城市(A、B、C、D、E、F),每个拥有100万劳动力; (2)3个城市( D、E、F),每个拥有200万劳动力; (3)2个城市( E、F),每个拥有300万劳

4、动力.,2.城市系统,(1)6个城市(A、B、C、D、E、F),每个拥有100万劳动力;,2.城市系统,每个城市的工人数量(百万),每 个 工 人 的 效 用 (美 元),70,68,59,1,2,3,M,S,H,2.城市系统,每个城市的工人数量(百万),每 个 工 人 的 效 用 (美 元),70,68,59,1,2,3,M,S,H,D城,60,57,A城,2.城市系统,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后果 假设城市A、B、C规模下降,城市D、E、F规模上升,最终城市城市A、B、C会消失,城市D、E、F会发展成为每个均为200万人规模的城市。 (工人效用处于最高点M),2.城市系统,如果只存在少量大城市

5、(E、F,300万,300万),2.城市系统,每个城市的工人数量(百万),每 个 工 人 的 效 用 (美 元),70,68,59,1,2,3,M,S,H,城E、F,2.城市系统,每个城市的工人数量(百万),每 个 工 人 的 效 用 (美 元),70,68,59,1,2,3,M,S,H,F城,65,69,E城,2.城市系统,工人的迁移行为将发生自我调节而非自我强化 结论(1)大城市更具有稳定性而小城市则不具有。 小城市的效用曲线具有正斜率,这是由于集聚经济作用要高于交通成本增加所引致的规模不经济。 大城市效用曲线具有负斜率,这是由于集聚经济作用要低于交通成本增加所引致的规模不经济。,2.城市

6、系统,结论(2) 如果某一区域内有一个城市,其效用水平低于效用曲线的正斜率部分,就会出现城市规模过小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将引起自我强化式的迁移现象出现,并导致小城市逐渐消失,同时会促进其他城市的发展。 当城市规模过大时,这种自我强化效应将不会出现,因此这些大城市将继续保持无效率状态。,思考题,一个地区有1200万就业人口。当就业人数达到300万时,城市效用达到最大化,此时可以出现以下组合:,在初始状态下,有一个孤立的城市,拥有1200万人口。假设政府建立一座拥有100万人口的新城市,剩下的1100万人口仍留在原来的旧城中。 Q1:假设仅保留两个城市,将会发生什么?在新的均衡状态下城市规模将会多大

7、? Q2:假设政府建立了3个新城市,每个城市拥有100万人(剩下的900万人留在旧城)。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会不会形成由4个城市组成,且每个城市拥有300万人口的最优结构呢?),Q3:假设你的目标是达到最优结构,且可以构建3个新城。那么每个新城最低的工人数量是多少?,3.城市规模的差异,1)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的差异 预备知识: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集聚经济的两种类型。 地方化经济:同一行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产生的的外部经济。(专门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由于地方经济体系的产业多样化而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多元化经济

8、),3.城市规模的差异,城市的工人数量(百万),每 个 工 人 的 效 用,1,3,6,S:较小的地方化经济,B:较大的城市化经济,U*,M:较大的地方化经济,结论与事实: 专业化城市不会发展得很大(资源性城市的转型) 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城市都体现了经济部门的综合性(或城市化经济特点明显),3.城市规模的差异,2)本地产品与城市规模 一个城市的就业规模=产品输出部门就业量+为本地区服务的经济部门的就业量 南京:名爵汽车与鸭子的消耗,3.城市规模的差异,2)本地产品与城市规模 如果产品的人均需求量与生产该产品的规模经济有很大关系,那么即使小城市也能产生足够的需求; 理发师、饭店,3.城市规模的差

9、异,2)本地产品与城市规模 如果产品的人均需求量与生产该产品的规模经济没有相关性,那么这些产品将只会出现在那些消费者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 歌剧院、复杂的脑科手术 大城市的便利,3.城市规模的差异,3)本地就业规模与城市间的差距(本地型就业规模扩大了城市人口之间的差异),4.城市规模分布,1)等级-规模法则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城市等级人口数量是一个常数 最大城市(等级1)人口2400万(2400 1) 第二大城市(等级2)人口1200万(1200 2) 第三大城市(等级3)人口800万(800 3) . 只是理论上的构型,Nitsche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假设城市等级与人口存在如下关系: C:

10、常数 N:人口 b:不同城市不同,在29项研究结果中,b值2/3为0.8-1.2,中值为1.09,存在的问题: 所研究的对象并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城市,而是行政意义或统计意义上的城市。,二、城市的经济增长,(一)关于经济增长 (二)最优经济增长问题 (三)城市的经济增长,二、城市的经济增长,(一)关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既无开头也无结尾的乐章,它仍在奏响。 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什么会这样?金砖四国 研究经济增长因素 经济增长,想说爱你不容易 经济增长有副作用,1.经济增长的含义,文字叙述 经济增长是一种长期经济现象,是指一国潜在国民产出或经济生产能力的持续增加,表现为一国

11、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移动。 衡量指标:经济增长速度(GDP),2.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无效的GDP与消失的GDP GDP有效累积,1)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不考虑社会福利以及个人幸福。 GDP大省与GDP强省(鄂尔多斯与香港) GDP有效累积 2)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 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一部经济增长史就是一部技术进步史,(2)经济增长的特征,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

12、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两个转变、三次思想解放 那几个社会主义兄弟:朝鲜、越南、古巴,最终产品: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而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中间产品: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与折旧的差。,(3)国内生产总值(GDP)包含的部分,(4)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方法,产品流量法:最终产品流量。 GDP=个人消费支出+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消费和投资+净出口 收入流量法:生产这些产出时各种投入要素的总成本或总收入。 GDP=工资或其他劳动收入+利息、租金及其它财产收入+间接税+折旧+利润 *由于利润是一种剩余,

13、两种方法统计出的GDP结果肯定相等。,关于消费,消费:在消费中,我们用的是市场价格来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要用市场价格而不用重量、体积或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呢? 这是因为市场价格反映了各种不同商品和服务的相对经济价值。也就是说,不同物品的相对价格体现了居民消费该物品的最后单位是的价值评判。因此,选择市场价格作为衡量不同商品的砝码并不是随意的。 在运作良好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反映的是消费者从每件商品中所获得的相对满足的程度。,投资:指一年内一国的建筑物、设备及库存等资本存货的增加部分。投资意味着牺牲当前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 实际投资:经济学家将“投资”(有时称实际投资)定义为耐用品的生产。 金

14、融投资:存款、股票等的投资。 总投资:包括所有已经生产出来的投资品,即还没有用折旧(一年中已经消耗掉的资本额)调整过的投资额。 净投资:净投资等于新投入的资本(总投资)减去死亡的资本(资本折旧)。,关于国内私人总投资,国内私人总投资类型:购买住宅房屋、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投资,以及存货的增加。 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起两个作用。第一,它是支出的一个很大且很易变动的部分,投资的大幅度变动会对总需求产生重大影响,这又会进一步在短期内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第二,投资导致资本积累。建筑物和设备存量的增加,能提高一国的潜在生产能力,从而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 总结:投资意味着增加未来生产能力的耐用资本品的增多。

15、因此在计算GDP时必须将总投资包括在内。,关于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消费和支出:政府在其雇员身上的一切薪金开支加上它向私人企业购买的物品(道路、飞机、激光仪等)。但不包括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对个人的一种支付,这种支付并不用来交换受益人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包括:失业保险、退伍军人抚恤金、老龄及残疾人补助等。转移支付在于满足社会某种需要,不是用于购买当前的产品或服务而支付。,关于政府消费和投资,练习,仔细说明下列概念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1.消费 2.国内私人总投资 3.政府的消费性和投资性购买 4.出口 对经济学的批评指出:“你不能将苹果和橙子相加。”请说明在计算GDP时,我们可以通过

16、使用价格,做到这一点。,(4)衡量GDP的方法,名义GDP(PQ):代表给定年份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这里的价值量是按现行价格(可变价格)计算而成。 实际GDP(Q):从名义GDP中剔除了价格变化并以固定价格来表示的GDP。由不变价格计算得到的(例:以1992年为不变价) 通常我们用实际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绩效。,GDP紧缩指数:是GDP所有组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价格水平。 即:消费价格水平+投资价格水平+政府购买价格水平+净出口价格水平 GDP紧缩指数=名义GDP/实际GDP,例题:,2004年,个人消费支出中(以当年价格计,单位:亿美元):耐用品消费为:635;非耐用品消费为:1535;服务:3038;国内私人总投资:住宅投资:309;企业投资:781;存货变动:26;政府消费和投资:1407;净出口:-95,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