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名师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2796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名师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名师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名师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名师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名师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名师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24 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历史,再现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 1948 年 9 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 4 月 23 日人民

2、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的覆灭,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垮台。【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2、能力目标:分析比较整合教材 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 从装备优劣、 兵力众寡、 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灭亡的必然性。3、情感目标:体会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中国人民的胜利:感受共产党的聪明智慧和英明决策,认识人民群众是历

3、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在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这一环节,要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联系地图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时间、 战略战术、 指挥员、 经过和作用;理解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利用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的片断,使学生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埋葬了,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感悟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

4、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历史机遇, 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得出人民群众创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广大人民的热爱。(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战略进攻,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多媒体显示力量对比:兵力、士气、后方)情况表明,敌我双方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毛泽东和党中央果断地抓住这个战机,从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大决战并取得胜

5、利。随后又发动了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1名校名 推荐23 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国民党的老巢南京,总统府上空,蒋介石的青天白日旗轰然落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动画),这一切都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 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崩溃了。是怎样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打击下土崩瓦解的,学习了这一课,你将会有所了解。学习新课( 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 教师分析本课的结构:本课共有四个子目。 前三个子目是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 最后一目介绍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国民党政权覆灭。这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顺序排列的。自读课文, 完成自学提纲,并在课本上标注所填内容(自学提纲可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在课前设计

6、导学案)1._ 年 _月,_ 、_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歼灭敌军 _万多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2._ 年 _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_,在_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3._ 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 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4.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 ,东到 _500 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 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 _ 。5. 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胜的原因有( 1)_,( 2)

7、_, ( 3) _,(4) _, ( 5)。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自学提纲(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1“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学生看多媒体显示三大战役示意图)媒体出示问题: 假如你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的指挥官,首战的地点你会选在择哪里?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简要分析:首选辽沈的原因(对照地图)。媒体出示问题:辽沈战役首先攻占的地点是哪里?为什么?(对照地图)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学生自读P124 课文的小字内容,由“辽沈战役组”的学生来自主解答这些问题。)媒体出示问题: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课文P124)解放了东北全

8、境,歼灭敌军47 万多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2大军合力战淮海(多媒体显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对于淮海战役的战况,先给学生 3 分钟阅读教材, 并在地图上找出本次战役的的中心和主要地点徐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等地名(让“淮海战役组”的学生来讲述战况。)(看“支前民工小车队”等图)人民群众产支援前线,理解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 万打败 80 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P25(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2名校名 推荐淮海战役歼

9、敌 55 万多,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巢穴南京和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为即将进行的渡江战役奠定基础。3兵临城下直取平津解放军采用了 “瓮中捉鳖” 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 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引导学生看地图,找到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的地区。在此基础上,让“平津战役组”的学生介绍战役进行经过,突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特点。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为了使北京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也使北京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故宫这座皇家园林建筑得以完整地保存。 (增强学生保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

10、意识。)4、指导学生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时间、战略战术、指挥员、经过和作用(教师通过讲述导入第四子目)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国民党军队150 多万人, 在短短的四个月里, 灰飞烟灭。国民党主要力量基本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5、百万雄师过大江覆灭(指导学生看渡江战役示意图)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千帆相竞,鼓角相闻,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 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引导学生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图或电影片段)(教师讲述) 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 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即将迎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四)小结本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