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孔德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72675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孔德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市孔德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市孔德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市孔德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市孔德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市孔德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孔德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银川市孔德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想问题、办事情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 B、 C、 D、2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

2、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智慧 D、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的具体方案3“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它可以取代具体科学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有位专家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有人因为 贫穷活不下去,有人则会虽贫而乐。下列观点中最能揭示其哲学寓意的是 ( )A价值观决定人生观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物质决定认识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5继白菜基因组

3、测序项目完成后,我国科学家日前完成了甘蓝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近缘种植物基因组比较,发现了物种间和种内基因组呈现多层次不对称的进化规律。这表明 (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 B C D6下列选项按照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科学的原子和分子天地合力,万物自生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7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

4、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该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正确认识了心与理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9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提出“理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5、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10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A. B. C. D.11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12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

6、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 B C D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14.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句话否认了 ( )A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15.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

7、、污染、PM2.5。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16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

8、能违背规律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ABC D17“早晨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的阳光。”下边漫画 ( )A否定了世界的客观性B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C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意识的派生性182016年3月15日,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程序与韩国九段世界冠军李世石之间进行的五番棋对决,以“阿尔法狗”4比1获胜收官,人类败北,面对人工智能对整个人类带来的冲击,有网友戏称“阿尔法狗”“脱了马甲还是人操控”。材料说明 ()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在某些功能上可以替代人类 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不如人类的情感丰富细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人工智能能与人类思维相匹敌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

9、能,人工智能始终不具有独立意识 A. B. C. D.19筷子的使用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筷子谜语,如“姐妹两人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千般苦辣酸甜味,总让她们第一尝。”这说明了 ()意识活动是一种能动性活动和直接现实性活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源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A. B. C. D.20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听众落泪。听过“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许多在外的子女回到了父母身边或送来了对父母的问候。这佐证了 ()A.音乐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B

10、.意识在特定条件下能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C.意识因为具有主动创造性,因而具有直接现实性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1全面放开二孩反映出中国的人口结构的确已经发生了趋势性变化,但并未动摇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生育政策反映出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 B. C. D.22.小时候就常听父母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那个时候,对这句话始终没什么感觉。直到后来,自己一人漂泊他乡,不得不靠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才发现这句话真的是真理。这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盲目的实践是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

11、C.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24“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A. B. C. D.25由于受大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

12、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给我们的启示是 (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人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A、 B、 C、 D、26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也经历了“一胎化”、“单独二孩”、“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 )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具有主观随意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A. B. C. D.27.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大脑回忆真实存在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而如果去虚构一个画面,即说谎话时,眼球的运动恰恰相反,会先向上、再向右转动。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运动往往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撒谎。但英国心理学家查德威斯曼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展的实验显示,通过眼睛来判断人们说谎与否的理论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