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983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背景:(1)二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2)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947年,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苏共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1949年,苏联同一些东欧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 (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why?,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农业: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3.影响:,积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消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

3、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赫鲁晓夫严厉批评已故斯大林,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推广种植玉米,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玉米运动,196

4、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1、改革的重点:重工业尤其是军事方面,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军事上: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2、改革的内容:,3、改革的影响:,其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跛脚的巨人,过度重视军事工业(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军备上赶上美国,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

5、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苏联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戈尔巴乔夫改革,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976到1980平均速度为4.2%,1981到1985为3.6%。,背景:苏联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苏联人民排队购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改革内容:,经济改革: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政治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倡

6、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 趋势也随之加剧,3、改革实质:,否定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4、改革影响:,2、改革重点:,改革前期的重点在经济领域,后来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a、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苏联的国民经济从1989年起开始负增长,1990年比1989年下降4%,1991年比1990年又下降5%。,b、后又进行政治改革。,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

7、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三、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自主阅读教材第85-86页回答: 1、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变),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 2、_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_控制了局 ,1991年,苏联解体 3、1991年12月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了 ,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4、1991年苏联总统_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

8、移交给俄罗斯总统_,八一九事件:加快苏联解体的步伐,国家权力转移,叶利钦,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苏联解体,2、苏联解体的含义:,a、苏联分裂成为多个国家。 b、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1991年签订阿拉木图宣言,1、苏联解体时间、标志:,苏联和独联体的区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 1.主权归属问题不同,苏联为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合国家,而独联体为各独立共和国组成

9、的名义性统一组织。 2.社会制度不同,经过东欧剧变,苏联时的社会主义变成了各国独立资本主义。,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条件:,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冷战(1947-1991)的结束 两极格局(1955-1991)的终结,苏联解体的影响,(1922-1991

10、),影响: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三、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自主阅读教材第85页回答: 1、东欧巨变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 2、东欧巨变的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东欧巨变的原因 4、东欧巨变的表现: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材料一: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

11、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东欧剧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2)直接原因: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 (3)客观原因:西方和平演变 (4)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剧变,2.东欧剧变的表现:,(1)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2)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3.东欧剧变的实质: 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4.东欧剧变的方式: (1)和平(波兰、德国等); (2)暴力(罗马尼亚)。,5.东欧剧变后的形势: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东

12、欧剧变,东欧剧变:罗马尼亚,东欧剧变:波兰,推倒柏林墙,德国签订统一条约,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直接导致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949年,经互会成立,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东欧剧变,没有取得成效,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2.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

13、发展史,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挫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演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总结归纳,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启示: 1、改革要适合本国的国情。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