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263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体会住着的写作意图。2、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3、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4、 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5、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

2、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2、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教学方法:1、 文献法2、 五步阅读法:朗读课文,积累字词;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思度课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悟度课文,深层探究;美度课文,品味赏析。3、 讨论法4、 发现阅读法教具准备:文字资料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汇总交流,了解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朗读课文,积累重要词语;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思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留部分之间的联系;悟度课文,引

3、导学生深层探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深刻而伟大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板书课题)二、资料汇总、交流,了解相关背景1、 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

4、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

5、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他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临终前他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留给后人是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他生前知道他的人不多,甚至他的岳父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还问“是谁为中国制造了原子弹?”可以说邓稼先的名字鲜为,功绩举世瞩目。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

6、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2、字词解释邓稼ji先元勋xn至死不懈xi鞠j躬尽瘁cu选聘pn无垠yng殷红yn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

7、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3、 学生自助交流阅读感受,并集体评议。教师归纳讨论意见。明确: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四、深层探究,理解课文1、 思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的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1) 概括文

8、章六个部分的大意,并想想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2) 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3)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第四部分为什么写“我”?(4) 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逐题交流,需要人人发言,如有不同意见,可交付老师评议,教师可说出自己的看法,供小组参考。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明确:(1)第一部分,在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

9、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盈眶。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先生。全文六个部分紧密关联。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现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是对第二部分的扩些;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

10、的信念、敢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2)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任务。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这体现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艺术和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3)作者概述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文章第四部分是写

11、作者自己内心所受到的震荡,作者为中华民族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这从侧面写邓稼先的贡献之大。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民族的一腔热情,对老朋友的满怀厚意。(4)课文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按照常理,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的获得者,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可作者却出乎意料,没有介绍事情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叙写邓稼先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之所以这样写,恐怕有以下原因:邓稼先的功绩无人不知,再重复出现这些材料,显得冗繁;何况自己与邓稼先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的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5

12、0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包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对朋友的认同钦佩,同时也在写自己。2、 悟读课文,对文章进行深层研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1)研读第三部分,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我所认识的”能去掉吗?为什么? 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解围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

13、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钱三强选聘邓稼先,葛罗夫斯选聘奥本海默,其实这样的“伯乐”还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同桌讨论后发言明确: 把邓稼先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因为他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所以人们佩服他、仰慕他;但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芒毕露,所以不少人不喜欢她。 不能去掉。因为作者不可能全部认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这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 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

14、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向前,邓稼先把这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它是理想党员。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如熊庆选聘华罗庚,华罗庚选聘陈景润。(2) 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一部分品位研究,并提出一个想得到解决的问题。 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可是理论是否正确永远是一个

15、问题”则句话该如何理解?明确: 引用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引用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理论的正确与否要靠实践去检验;在核武器试验试验时检验理论,危险巨大。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美读课文,揣摩语言,发现文章的美点;体验与反思,汲取文章最有价值的养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延伸拓展,沟通课内外。教学步骤:一、揣摩语言,发现美点,展示美点1、 揣摩精妙词语快速越读课文,用方框划出精妙词语。用“我觉得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发言。2、 揣摩精妙语句用跳读方式快速越读课文,用波浪线把精妙的句子或段落划出,然后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说话。3、 赏析文章的修辞、句式、描写手法、结构特征(1) 修辞:运用排比,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如第一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这种紧凑、短促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强占”“租借”两词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把触目惊心的历史摆在读者眼前,令人惊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2) 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