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题16中考作文技法指导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71250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6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题16中考作文技法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云南省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题16中考作文技法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云南省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题16中考作文技法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云南省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题16中考作文技法指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云南省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题16中考作文技法指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题16中考作文技法指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题16中考作文技法指导课件(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RT FOUR,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六中考作文技法指导,云南省中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中心明确”,即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不能笔墨散乱,观点隐晦。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进行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2、。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第1讲审题要清文题短评,(一)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即“题眼”,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吃透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就能确定好写作中心,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在偏正短语

3、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在主谓 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典例分析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留给明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审题指导:“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短语,这个题目的题眼就是“留给”。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

4、。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象空间。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二)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

5、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如带着感动出发。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为什么而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其三,感动在你出发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上,据此展开叙述或者议论。 典例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自然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绿色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 首先,我们可以问:“绿色”指什么?“绿色”不仅指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的颜色,还指“环保”“生命

6、”“快乐”“自信”“平静、和谐、充满生命力的精神生活”及“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低碳的绿色生活),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方面来写: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接着,我们可以再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绿色中生活”?在绿色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绿色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心。 最后,我们可以追问:我们为什么要“在绿色中生活”呢?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污染严重,环境恶化,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而且“名利、成功、事业、住房”等对人类的诱惑,让人们失去了自我,所以我们要过朴实

7、淡泊的生活。这样立意就明显了。,(三)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可是,如果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或事例,就相对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审题时不能只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在隐含中求实。例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必须先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

8、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典例分析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这个题目

9、中“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是关键词,“那一刻”,规定了时间范围,有追忆的性质。“我的世界”,规定了对象。“春暖花开”,设定了情感基调。在写作时要围绕这三个词展开。其次,要理解题目的内涵,这类作文题采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拟题,所以在审题时可从虚、实多个角度来理解。既要懂得它表面的意思,更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这个作文题中,“花开”可以指幸福的记忆、快乐的事件、积极的人生目标等,“春暖”可指爱心、值得庆贺的好消息、良好的时机、美好的时光等。“春暖花开”的前面是什么呢?冬天过后才是春天,春暖了、花开了,那前面一定是一个忧郁、伤感、彷徨的世界,文章必须要写出一种情绪

10、或心情的转变。,(四)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典例分析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舍弃”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对“舍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法”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舍弃”的正面,又要看到“舍弃”的反面

11、。例如,是“舍弃”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拯救中国国民的灵魂;是“舍弃”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南山,谱写华丽的诗章;傅宝珠舍弃了环境优越的香港生活,选择了偏僻村落的艰苦生活,完完整整地把自己奉献给麻风康复事业,从而守住了被社会认可的精神财富;世界大文豪高尔基在房间发生火灾时,没有顾及财产和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从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灵魂的财富。他们用自身的行为告诉后人:人要学会舍弃,在舍弃中守住属于自己的财富。现在的一些官员“舍弃”人民的信任,贪赃枉法;一些学生“舍弃”父母的关爱,沉迷游戏,难以自拔。这样正反面结合,立意就深远了。,(五)抓副词法 题目中的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

12、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最”“也”“还”“更”“其实”“依然”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如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典例分析 以“最好的奖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审题指导:作文要求只写记叙文,“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一种暗示、一份情意;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题目中在

13、“好”字前用了副词“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有的考生忽略这些暗示的信息,写成这样: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领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是“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奖赏”之“最”,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了,也有了新意。,1.阅

14、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的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车站,你总会去过吧!它是起点,也是终点。那人,让你难以忘怀,却擦肩而过;那事,让你疾首痛心,却如影随形。挥手,洒脱地告别天边的云彩;拥抱,无力地挽留指间的细沙。走时,你携着清风朗月;回来,依旧翩翩少年。你的故事在车站,我已泡好一杯茶,想慢慢地品 请以“车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审题解析 “车站”这个题目,看似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该如何审题?又该如何写出彩呢?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以上文段材料进行分析,“车站”显然是要写其比喻义,即对人生的感悟、对

15、生活的感受。这个题目,更贴近考生生活,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健康成长,更注重思辨性,关注考生人文素养、思想品质。 (1)明确重心,把握内涵。结合提示语,充分理解“车站”内涵,明确自己要写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从提示语中可知,“车站”可以写短暂的离别,可以写对生命的感悟,可以写关键时刻的抉择在这里,每个人的阅历、生活空间不同,对 “车站”理解也会不同,但是写作时,一定要让读者清楚知道你的 “车站”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最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2)化意为象,平凡中出新。“车站”是人们常去的地方,你可以从车站的场景出发,如,有人在等待,有人在追寻行程的方向,有人在不停地奔波其实,此时

16、此刻的考场也是名副其实的“车站”,如果能写出“总以为毕业无期”“考完后各奔前程”的真实体验,就已经做到了从平凡生活中出新意,那你的真情实感自然展现在阅卷老师的面前,想不引起共鸣都难。 (3)留心生活,小处观察。生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库,这里所说的就是要着眼于人物在“车站”中的表现、感想,重在描绘你在“车站”的情景,通过心理、情态、动作等描写,让你在“车站”中最美的(或最感人的)那一瞬间透过文字走进读者心灵,如,分别时的悲伤,选择时的徘徊,承诺时的为难,等待时的焦虑这些情感如果能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你的作文也就成功了。,2. 2016云南 请以“无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审题解析 本题在题型方面属于半命题作文,主题方面属于“情感体验”命题。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人生的旅途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人、事、景、物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