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教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0810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核舟记第一课时教 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重点难点:1.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具准备:多媒

2、体课件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介绍作者2、 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 听范读,找难点。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标注易错字音和句子停顿)1. 学生展示自己勾画的易错字音,教师补充。罔(wn) 膝(x) 褶(zh) 髻(j) 戌(x) 篆(zhun) 八分有(yu) 奇(j) 诎(q)右臂 倚(y)2.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容易停顿错误的句子,教师补充。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 读课文,译句子。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3.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学生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盖大苏泛赤壁云。 刻的是苏东坡泛游赤壁的故事。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看课文

4、,理词意1.小组分工整理本课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2.代表小组投影整理内容,增添不足,删减错误。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一)问题索引,交流分享教师出示问题:“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2) 绘制示意图 1.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 2.小组内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投影展示,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3.教师总结,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

5、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四、探究思考,辨明顺序(一)辨明说明顺序1.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2.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二)探究思考1.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明

6、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2.学生试着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五、总结核舟记作为一篇介绍工艺品的经典说明文,写得非常出色,在文章布局结构和说明顺序安排上,都处处为体现“核舟”特点服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可以在写作中借鉴它布局谋篇的方法。6、 作业选

7、择一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工艺品,依照本文的说明顺序(总-分-总,中-前-后)写一篇说明短文。语言尽量做到生动、简洁。11.核舟记第二课时教 案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3.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

8、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知识朗读课文,提问重点实词虚词。2、 整体感知,明确对象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内容。(提示:可以从说明物品,说明顺序,说明特点,写作目的等方面来概括。)说明物品:核舟说明顺序:总分(船舱、船头、船尾、船背)总说明特点:奇巧 写作目的:嘻,技亦灵怪矣哉!赞扬雕刻家的高超技艺。本文按照总分总的形式介绍了核舟这件工艺品,表现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3、 合作研讨,介绍核舟1.小组合作设计一

9、个表格,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并探讨: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小组合作设计,由发言人上台展示本组设计。明确:整体: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间:中轩敞者 局部:两边,船头,舟尾 船背:其船背稍夷 2.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什么?明确:(1)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2)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3)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四、品读赏析,感知奇巧速读课文,你从文中那些语句感受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明确:体积微小:长八分有奇,高二黍许雕

10、刻精细: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对联;多髯;珠历历数;背面题字人物各具情态:(1)苏、黄 神情专注、豁达(2)佛印放浪形骸(3)舟子悠闲,专注物件繁多: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五、主题探究 作者仅仅就是为了给我们介绍核舟吗?赞扬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颂扬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六、课堂小结全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七、课外作业: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