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5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名师教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69788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5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名师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5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名师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5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名师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5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名师教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5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名师教案华东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情感用。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态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度知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清时期识教学目标与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技能过结合地 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程与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方法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重教学重难点点外国贡使。难点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

2、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时间分配导入新课:师:明朝早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对活跃和频繁,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外国贡使制度也说明了这一点。郑和下西洋:师:提出问题,学生看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西洋”指哪里?2、郑和下西洋的 条件: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4、谁能介绍一下郑和的生平?5、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次数、航线、 规模、 意义。1、“西洋”指哪里?(学生看课本注释)生:明朝时, 将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统称为西洋; 南海东部及其附近诸岛,1名校名 推荐通称为为东洋。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学生讨论,教师

3、生:明朝前期, 社会经济繁荣, 国家强盛,总结)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用于航海事业等, 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为郑和下西洋技术条件。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派郑和出使西洋。4、谁能介绍一下郑和的生平?生:学生概述5 、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生:看书回答下西洋的时间、 次数、航线、 规模、 意义。6、根据课文内容和宝船模型,就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归纳制作一个表格。外国贡使:师:提出问题,

4、学生看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外国贡使制度有什么特点?2、外国贡使制度的衰落与评价:1、外国贡使制度有什么特点?(师生归纳)一是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行。二是对海外诸国朝贡严格限制,如发放贡舶 “勘合” 凭证,规定朝贡期限、贡舶停港、贡货贡员及贡使进京的路线,手续极其烦琐等。三是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接受的贡物,并对贡使附载商货的超值收购。2、外国贡使制度的 衰落与评价:衰落原因:超值回赐与超值收购,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明中期以后逐渐衰败导致这一制度无法继续。 评价:外国贡使制度实质是中国古代王朝大国至上观念的切实反映。 能以外国贡使制度形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来,对保持中外经济文化的

5、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本着“怀柔远人”的精神,对加强与外国的正常外交关系也是有益的,但知识这是建立在巨额的经济支出前提之下的,不仅没有达到正常的贸易交往,而且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 担。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师:提出问题,学生看书。1、传教士来华的目的:2、传教士来华带来哪些影响?1 、传教士来华的目的:传教士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的,对他们的活动要具体分析。 他们为了在中国传教,采用生:一是以外国朝贡, 中国回赐的方式 进行。 二是对海外诸国朝贡严格限制,如发放贡舶“勘合”凭证,规定朝贡期限、贡舶停港、贡货贡员及贡使进京的路线, 手续极其烦琐等。 三是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接受的贡物,并对贡使附载商货

6、的超值收购。生:衰落原因:超值回赐与超值收购,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明中期以后逐渐衰败导致这一制度无法继续。 评价:外国贡使制度实质是中国古代王朝大国至上观念的切实反映。 能以外国贡使制度形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来, 对保持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 本着 “怀柔远人” 的精神,对加强与外国的正常外交关系也是有益的,但知识这是建立在巨额的经济支出前提之下的, 不仅没有达到 正常的贸易交往, 而且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生:传教士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的,对他们的活动要具体分析。 他们为了在中国传教, 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式, 同时传入西方科 学知识,其中,利玛窦是典

7、型2名校名 推荐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式,同时传入西方科学的代表知识,其中, 利玛窦是典型的代表。(结合小字介绍利玛窦。2、传教士来华带来哪些影响?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3 、指导学生明确制定大清时宪历的相关情况:以明末徐光启主持修订的新历法为基础;这部历法的制定者是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康熙 帝予以承认和颁布。4 、学生看课本小字关于康熙的介绍,思考课本 91 页课外学史。课堂小结:师:本课通过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外国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内容,反映了明朝和清朝初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兴盛到衰弱的过程。明代初期及明末清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尚能进行,其中,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个高潮。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总体上是封闭的,我们称之为闭关锁国。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郑和下西洋(出)二、外国贡使(进)三、外国传教士(进)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