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编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65098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53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35编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935编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935编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935编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935编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35编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35编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 答案要点。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 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 题 33 分)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 题 33 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 60 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 60 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

2、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 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 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诗歌鉴赏题2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形象、语言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思想内 容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 抓关键点: (1)上看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 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 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3、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 思想); (2)下看: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 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 诗的主旨。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 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径问题一般

4、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 13 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 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 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 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 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 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

5、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景、物)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 样的景物?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 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离别类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 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

6、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 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 (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 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 歌声)。 情爱类: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 (传情之物)。 人格类人格类 : 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 霜斗雪坚守节操),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悲情类: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 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

7、灭),猿(悲伤)。 其它类其它类 :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 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

8、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 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 10 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 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 理

9、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 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羁旅思乡诗:写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 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送别留念诗: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 彼此勉励。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 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

10、或仕途失意闺 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闺怨闺愁诗: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 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 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 4 类: 第一种:

11、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运用修辞手法 :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 (高考常考)比喻对比夸张比拟) (高考常考) 借代双关反问设问、 反问、 互文; 3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 白描。 4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 常考)常考) 5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 结合,高低结合。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

12、,听觉(声),嗅觉(气味), 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 实写;实写;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 写、细节描写写、细节描写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第三种:

13、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 : 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高 考常考)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高考常考)过渡, 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 常式问:这一联

14、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 : 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 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炼虚词 : 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炼押韵(平仄) : 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语言特点类

15、术语):含蓄、幽默、 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 : 分析诗眼类 (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 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第六种类型 : 分析诗眼类 (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 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5 题,21 分)

16、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文言文阅读(5 题,21 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 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 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 章思路。 (3(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 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 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