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编号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65000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209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1编号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291编号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291编号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291编号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291编号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91编号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1编号201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2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4 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 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 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 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 看看她。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 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 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

2、三公 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 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 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 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 “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 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 T 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 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

3、暖,她 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 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 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 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 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 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 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 说,

4、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 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 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 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 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 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 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 都在 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

5、孩 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 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 32 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 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 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 32 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 天,她收到第 34 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 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 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

6、就没 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 暖,隐藏在心底 23 年的爱心,被 34 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 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 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 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 20 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 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 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

7、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 去的地方 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摘自中外文摘, 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 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 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 愤。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 20 万赎身”,其实她并不 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 助。 D小说以细腻、

8、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 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2本文题目为“34 个鸡蛋”,请分析“34 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 文中的作用。(4 分) 答:_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析其表达作用。(4 分) (1)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 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答:_ (2)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_ 4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她的性格也因支教而发生了很大 变化,请简要概括她的性格特点。(4 分) 答:_ 【答案】 29B(2 分) 30

9、 “34 个鸡蛋”这一情节是主人公李暖暖思想感情发生重大转变的重 要(关键)情节。(2 分)正是孩子们自发送来的 34 个鸡蛋,深深感动了李暖 暖,唤醒她的善良、真诚与爱心,从而让她下决心要留下来兑现她的承诺。 (2 分) 31 第(1)处是环境描写,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以及当地的闭塞落后,暗 示了支教条件的艰苦。(2 分) 第(2)处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李暖暖的细致 和耐心,表现了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2 分) 32 任性、直率。善良、真诚。关爱他人,细致入微。执着、坚 强(诚信)。(答对一点给 1 分,共 4 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

10、浇出一片 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 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 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 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 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 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 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 成的,一端

11、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 “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 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 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 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 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 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 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 木箱那一刻,

12、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 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 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 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 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 跟来的孩子们。 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 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 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

13、 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 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 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 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 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 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 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食,有删改

14、)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 分) 教“我”磨面作饼给“我”压岁钱 病中思念爷爷临 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5 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 达效果)(2 分) 答:_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 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 分) 答:_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 感。(4 分) 答:_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第段作者运用 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

15、磨面做饼的情景,表 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 用。(4 分) 答:_ 【答案】 1(4 分)带“我”摘艾叶(2 分);荒年做艾饼(2 分) 2(5 分)(1)化静为动(1 分),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 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1 分)。 (2)“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形成排比(1 分),强调了老屋 的简朴(1 分)

16、,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1 分)。 3(4 分)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2 分); 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2 分) 4(4 分)C(奶奶不愿家人为此愧疚和遗憾) 5(4 分)“淸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 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1 分)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 被卖掉,换成了米面(1 分),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1 分);表现了 奶奶对家人的关爱(1 分)。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 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 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