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X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63399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X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X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X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X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X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1X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1X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课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命题点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背景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政策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 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 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起上述变化的直 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解

2、放了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B,题组 社会习俗的演变 史料一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 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 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 府署官员受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 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史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 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 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 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 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

3、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常考角度】 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表现、影响。 【考点链接】 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知识运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民主、平等意识增强。,(2)根据史料二,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答案】 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对习俗的改造;开启民智,促使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