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63283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卷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必修第1单元。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

2、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符合这一描述的灌溉工具是A.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反映出这种灌溉工具能把水引到高处,也可以把高田的水排出,“脚痛腰酸晓夜忙”说明这一工具使用人力。A项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排除;B项翻车是一种使用人力的灌溉工具,符合题意;筒车使用的是水力,故C项错误;D项水排使用的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2.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A. 西周 B. 秦朝 C. 两汉 D. 南北朝【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

3、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反映的是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出现,故D项正确。西周时期出现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故项错误。西汉时期冶铁使用淬火技术,故项错误。3.唐代时,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到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于街巷。这一变化说明A. 宋代统治日益腐朽 B. 唐代经济超过宋朝C.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 宋代城市缺乏规划【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时期城市显然是住宅为主,商业活动为辅,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增强,从唐到宋市和坊变化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故项正确。材料说明宋代商业经

4、济发达,并不是统治腐朽,故项错误。材料不没有比较唐宋经济总量信息,故项错误。宋代城市不是没有规划,只是打破了坊市界限而已,故项错误。4.唐代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抒(织机上的梭)”诗句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 自给自足 B. 分散经营C. 男耕女织 D. 商品化生产【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小农经济最大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田中郎,为君乘机抒”体现出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项正确。自给自足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分散经营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属于个体经营模式,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并不是商品化生产,故D

5、项错误。5.2011年,山东博物馆举行了“2009年菏泽元代沉船出土瓷器展”。此次展览共有18件珍贵的菏泽元代沉船出土瓷器。下列瓷器中可能被展出的是A. 青瓷碗 B. 粉彩瓷瓶 C. 珐琅彩碗 D. 宣德青花瓷碗【答案】A【解析】【详解】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可能在展览会出现,故A项正确。粉彩瓷是明清时期出现,故B项错误。珐琅瓷是清朝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宣德青花瓷碗是明朝宣德年间制造,故D项错误。6.“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机户与工匠关系紧密C.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

6、断扩大 D. 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从“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以看出,丝织业出现了以出卖自由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这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故D项正确。材料中属于私营手工业出现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说明机户与工匠关系较为疏松,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私营手工业产生雇佣关系,并不能说明规模扩大,故C项错误。7.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垄断海外贸易的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这两个关于海外贸易条令的共同点是A. 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B. 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C.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D. 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答案】C【

7、解析】【详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垄断海外贸易的航海条例建立的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故C项正确。中国主要是从政治目的出发,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体现,故A项错误。英国允许国人出海贸易,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政策促使本国经济落后于西方,故D项错误。8.他是“腐朽王朝的忠臣”,但却“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这里的“他”应是A. 林则徐B. 李鸿章C. 康有为D. 袁世凯【答案】B【解析】【详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创办者,是清王朝后期的主要大臣,故B项正确。林则徐虽然是清朝忠臣,但是没有推动清王朝

8、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康有为是从政治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化,不是“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故C项错误。袁世凯虽然是晚清官员,也没有实现清王朝近代化转型,故D项错误。9. 辛亥革命前,南通的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烟台的政记轮船公司、上海的宇绍轮船公司等也是著名的民族航运企业。这些企业A. 都得益于中日甲午战争 B. 培育了新的政治力量C. 均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扶持 D. 是中国早期民族企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表述绝对化;D不对,因为一般是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而辛亥革命前已经到了20世纪初期;B符合题意,近代民族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考点:近代中

9、国经济点评:注意多角度分析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10、,难以独立发展。10.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A.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发展艰难,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故选D。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可见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所调整,排除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排除B;同样,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思想逐渐解放,排除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

11、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的原因11.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约规定:美国商品在中国交纳进出口关税和内地税,享有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商品同等待遇;包括军舰在内的美国船舶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必要时可开入任何不开放的口岸、地方或领水。此规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 有利于扩大美国在华市场 B. 民族资本主义逐渐消失C. 推动了官僚资本迅速发展 D. 缓解了物质缺乏的困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条约是1946年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美国商品在中国交纳进出口关税和内地税,享有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商品同等待遇”说明中国对于美国关税降低,有

12、利于美国在中国市场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措施会沉重打击民族工业发展,但不是逐渐消失,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是政府扶持,与外国商品输出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虽然美国商品输出国内,但是并不能缓解物资困乏的问题,故D项错误。12.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 2%。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 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 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 81%。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旨在增加农民收入 B. 农业优先于工业发展C. 新中国初期农业起点低 D. “一五”计划推动了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1953年-1957年实

13、行一五计划,材料体现出1957年农业总产值和产量都大幅度增长,主要是“一五”计划推动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发展工业,材料中农业发展是客观影响,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不是农业,故B项错误。新中国初期的农业起点低不是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3.下表为我国1957年、196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与此表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1960年人们处于一定的饥饿状态中B. 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 普遍的怠工心理是农业产量锐减主因D. “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答案】A【解析】【详解】从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表中可

14、以看出,粮食、植物油和猪肉都大幅度下降了,这说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三年经济困难,说明1960年仍处于饥饿状态中,故A项正确。互助合作运动是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国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较高,故C项错误。文革时期是1966-1976,时间不符合材料表格,故D项错误。【点睛】表格类型选择题一定要围绕表格挖掘信息。不要遗漏表格中给定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本题中时间“1957-1960年”“粮食、植物油和猪肉”以及数字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民众生活的困苦。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收集新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时,收集到了“三落两起”“濒临崩溃边缘

15、”“有所发展论”等词汇。这些词汇所评论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时期是A. “一五”建设时期B. 1953-1960年C. “文革”十年D. “文革”结束以来【答案】C【解析】【详解】1967年“文革”开始波及经济领域,经济开始遭到破坏,1971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经济有所恢复,但后来“四人帮”发起“批林批孔”运动,周恩来病重,经济再次滑落,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经济进行整顿,经济有所复苏,但是不久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经济再次陷入低谷。中国经济“三落两起”“濒临崩溃”,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和广大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故C项正确。“一五”建设时期经济呈现上升趋势,故A项错误。“三落两起”不符合1953-1960年我国经济状况,故B项错误。“文革”结束以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呈现恢复良性发展趋势,故D项错误。15.20世纪80年代中期,瞭望记者方进玉去山东烟台农村采访,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不要一刀切搞分户承包,要在集体组织下搞汽车运输队、海洋养殖队、城市建筑队去挣钱。”这说明A. 联产承包已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