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品质教育与素质教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61368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心理品质教育与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心理品质教育与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心理品质教育与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心理品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心理品质教育与素质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心理品质教育与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进行的心理品质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把素质教育比作一个大花园,那么心理品质教育就是这个大花园中绽放的一簇美丽的花朵,它本身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具有为素质教育整体服务的特殊作用。一、心理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及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每个人综合的、全面的素质显得十分重要,心理素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即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为此,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身体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日本

2、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校方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除了让学生进行远足徒步旅游外,还定期将学生集中到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推磨、碾米、抬水、煮饭等。进行挫折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其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要求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3万多名中学生进行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另一项心理测试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关心教育的人们不会忘记报纸杂志等传媒报道的有关中外中学生对比的内容,有多事例证明中国中学生在智力竞赛中优于国外中学生,而在动手创造力以及心理品

3、质方面却显劣势,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厌学、考试恐惧、异性同学交往不良、孤独症、多动症等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怎样解决呢?思想品德进行的心理品质教育包括情教育、意志教育、挫折教育、进取心教育、自尊自信教育、性格教育、友情教育、情趣情操教育、自律教育等,涉及中学生心理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于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说加强中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有很重要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心理品质教育对素质教育整体产生的特殊作用心理品质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作为整体的素质教育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对素质教育具体化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直接作用。

4、1.心理品质教育对德育的影响作用。首先,德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有区别的,部分心理品质教育不涉及德育内容,同时也应认识到心理品质教育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其次,人们逐渐认识到德育出现了心理学化的趋势,而且中学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总是和道德问题交叉在一起的。2.心理品质教育对智育的作用。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就学生本身来说,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它包括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非智力因素即心理因素,又称情感智商,它包括一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才能的正常发挥和进一步

5、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3.心理品质教育对素质教育中体育的作用。首先,从广义的身体健康角度理解,生理和心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对中学生来讲,生理进入了青春发育期,生长出现了第二次高峰,体重、身高、第二性征出现了明显变化,而心理相对还不成熟。如果出现心理偏差,肯定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次,从狭义的体育活动角度理解,也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体育竞赛活动,不仅仅是技能的比赛,更是心理素质的竞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4.心理品质教育对美育、劳育的作用。生活是美好的,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中学生能充分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人或事物,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心理品质教育中的情绪、情感、情趣、情操“四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在学生热爱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美育或劳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心理品质教育对我们更好地、全面地进行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