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测试(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0861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测试(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测试(最新版-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测试(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测试(最新版-修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4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4 分,共 60 分)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2 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大气污染区域规划造纸厂、印刷厂分布水文地质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图示中的图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和水系分布可以说 明耕地的分类和评价;而 B 项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则需要工厂和交通线的图层,与土壤没 关系;C项商

2、业分布和规划则需要商业网点的图层;学校的分布与土壤、水系无关。 第 2 题, 通过分析可知, 深埋垃圾场对大气污染小,故不能选;造纸厂、 印刷厂是市场指向型的企 业,与深埋垃圾场没有直接关联,故不合题意; 而深埋垃圾场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稳定的地 势低洼地或沟谷、远离城区、对居民区地下水没有或污染小等条件。 答案: 1.A 2.D 北京有 100 万辆汽车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34 题。 3.汽车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A.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包括() 确定汽车的行驶路线

3、显示汽车运行中的位置能够大大缩短汽车的通行路程对汽 车进行踪迹监控 A. B. C. D. 解析: 第 3 题,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汽车中安装的GPS用户设备接收到GPS卫 星信息后, 通过无线电信号将信息传送到计算机控制中心(GIS),计算机控制中心再根据汽车 所在的位置及相关信息对汽车进行导航。第 4 题,汽车中的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 车的位置, 因而可帮助选择合理线路,缩短通行时间,但不能缩短通行距离;另外计算机控 制中心能对安装有GPS接收装置的汽车进行监控。 答案: 3.C 4.B 读 GPS手持机界面图,回答56 题。 5.此时,持有GPS手持机的人员所在的地形区为

4、() A.江汉平原 B. 江淮平原 C.华北平原 D. 江南丘陵 6.此时, GPS手持机同时接收了多少颗卫星的信号() A.3 B .6 C.10 D.11 解析:第 5 题,读数据查询 界面可知, 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是3203232 N、118 45546 E ,海拔 17 米,结合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可判断该地在江淮平原。第6 题,根 据收星界面,在地平线之上共有11 颗卫星。 答案: 5.B 6.D 下图为 3S(RS 、GPS 、GIS )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 题。 7.如果、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表示提供 2 / 4 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

5、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 GIS B. 乙是 GPS C.丙是 RS D. 甲是 GPS 解析: 甲能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说明甲为GIS ;乙能提供影像,说明乙为RS ;丙提供 定位信息,说明丙为GPS 。 答案: A 8.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 RS可以确定110 巡逻车的位置 B.运用 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C.运用 GI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运用 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解析: 运用 GPS可以确定110 巡逻车及运钞车的位置;运用 R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答案: B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以 “一箭双星” 方

6、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 境减灾” )A、B 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910 题。 9.“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数字地球 10.“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 洪涝 C.地震 D. 森林病虫害 解析 :第 9 题,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 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 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 快速评估, 为紧急求援、 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 快、

7、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第10 题,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且发生在 地下,卫星不能直接监测。 答案 :1.A 2.C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 志波谱特征。 下图显示了松林、 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 1113 题。 11.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 B X光 C.可见光 D 紫外线 12.在近红外线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 A.泥浆 B 草地 C.红砂岩 D 松林 13.图中显示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A.判断水域状况 B 预测植被类型 C.估算地物面积 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解析:

8、读图时要将上下两图的波长范围进行对比,确定出上图中各种光的分布范围,即 对 3、4 两题作出正确判断。从题中的分析可知它能显示出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 分布,由此可以判断出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 11.C 12.B 13.D 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将它作为课题研究。据此完成1415 3 / 4 题。 14.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在手中没有普通 地图的情况下,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解析: A、B、D 项是纯数字或表格、曲线图类的数据,不涉及三维空间,而C项是三维空间 分布,可以用GIS数据库处理。 答案:

9、 C 15.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 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 下列中的() 地形图层土壤图层气候图层人口图层商业网点图层农业图层工业图 层城市图层交通图层 A B C D 解析: 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地形图 层,土壤图层,气候图层和人口图层,而商业网点图层、农业图层、工业图层、城市图层、 交通图层等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6.据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6 分)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

10、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且可以直接看到植被顶部和部分侧面的 形状、阴影与群落结构等。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特征, 并由此区分。( 6 分) (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8 分) (3)在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规律。 影响这一自然带 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6 分) (4)根据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特征,分析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可以称之 为,试分析发展这一农业模式的好处。( 6 分) 解析: (1) RS技

11、术对地理事物的监测,主要是通过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差异来完成的。 (2)再 现教材知识。 (3)由图中较容易判断垂直地域差异。(4)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布局不同 的农业类型,这种农业可称为“立体农业”,它主要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更好地 获取效益。 答案: (1)光谱植被类型 (2)监测范围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 态监测等优点。(答出4 点即可) (3)垂直分异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 (4)立体农业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如土地、 光热资源等) ;增加农业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多种经营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17.读下列材料后

12、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 遥感飞机,从6 000 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 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 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订抗震救灾方 4 / 4 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19 年和 2019 年 5 月 14 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 像。 (1)遥感技 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3 分) A.

13、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项 )() (3 分)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 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 控制灾害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4 分)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在 灾后的主要作用是。( 4 分) 解析: 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第(2)题,运用遥感可以对 地震进行监测, 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 震的发生。 第(3)题,比较两幅图片, 可以看到地震后河道出现间断和大面积的滑坡等。第(4) 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 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答案: (1)A (2)BC (3)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