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560777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生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生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9(必修本-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四到第五节及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命题:万晓军 2006、12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1.在培养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细胞时发现,细胞会随机丢失来自人细胞的染色体,在仅含有人的1号染色体的融合细胞中,能合成出人的尿苷单磷酸激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与人或小鼠细胞相比,融合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B研究方法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细胞融合诱导技术C在融合细胞中,人的1号染色体DNA与小鼠DNA发生了重组D这种研究可能发现人的某一特定基因与特定染色体的

2、关系2.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是( )A.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发生突变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若基因不表达,则基因和也不表达D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3.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甲萌发的花粉管和二倍体植物乙未受精的胚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制备植物甲、乙原生质体时,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B植物甲的一个精子与图乙中的两个极核或一个珠被细胞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珠C植物乙的极核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相同D用植物甲花粉粒培育的植株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是植株矮小,育性低4.小麦患锈病的原因是感染了锈病菌(一种真菌

3、),锈病菌的核中某个基因能控制产生一种毒素。若对小麦锈病菌进行改造,使它变成既能固氮,又不使小麦得锈病的新菌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人工诱变可能使锈病菌固氮 B.通过人工诱变可能使锈病菌不产生毒素C.通过基因工程可能使锈病菌固氮 D.通过基因工程可能使锈病菌不产生毒素5.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频率如下左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该种群经选择后,下一代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的结果是( ) 6.不同植物间远源杂交不亲合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认可,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这种

4、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什么?( )A.纤维素,自然选择 B.磷脂,地理隔离 C.糖蛋白,生殖隔离 D.酶,生存斗争7.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一种由线粒体中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对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第二个孩子为患病女孩的几率为( )A100% B50% C25% D12.5%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变异B无子番茄是由秋水仙素处理番茄幼苗而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叉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核基因重组两者都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库并改变基因频率9.为了研究生物某性状的遗传方式,已完成的一组杂交

5、过程如图,则试验的另一组应该为( )A.B.D.C.10.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的孩子,经过医学检查,医生确定这个孩子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那么这个孩子的病因决定于( )A父亲 B母亲 C父亲和母亲 D父亲或母亲11.科学家发现栽种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会使附近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抗除草剂基因,野生植物获得该基因最可能的途径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自然选择 D自然杂交12.小麦的抗锈对感锈是显性。让杂合的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抗锈植株中纯合体占( ) A3133 B3132 C3164 D316613.无籽西瓜的培

6、育过程如下列简图表示:二倍体西瓜幼苗秋水仙素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二倍体()无籽西瓜(2n)(4n)(2n)(3n)(2n)(3n)根据上述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D根据上述图解可知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但如果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就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14.现有A、B、C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

7、色体上。若要利用上述品种培育获得abbdd植株至少需要几年?( )A2年 B3年 C4年 D5年15.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A49/91 B. 49/100 C. 11/20 D. 11/17班级 姓名 学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第卷(非选择题,共4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分)16.(13分).自然状况下,普通农杆菌能够感染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少数几种单子叶植物。土壤农杆菌

8、能够感染植物的受伤部位,在感染过程中,土壤农杆菌的质粒起着的作用,下图是其质粒和感染过程示意图:土壤农杆菌中一种环形的Ti质粒上有TDNA区和vir基因,TDNA是Ti质粒上唯一能够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的序列,在同一个质粒上有好几种vir基因,如virA基因、virD基因和virG基因,通称为vir基因,送一系列基因能帮助T一DNA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上。由该图可以看出,virA作为受体蛋白接受损伤植物细胞分泌物的诱导,自身磷酸化后进一磷化激活virG蛋白,后者是一种DNA转录活化因子,被激活后可以特异性结合到vir基因上,启动基因的转录。其中,virD基因产物对TDNA进行剪切,产生T一DNA,

9、然后将TDNA与virD2组成的复合物转入植物细胞,随后转入细胞核,最后T一DNA随机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如果想将某一种双子叶植物的某一基因整合到另一种双子叶植物体内,你准备怎样做?; ; (2)Ti质粒上有生长素基因和细胞分裂素基因,请问这两种基因可能是通过什么方式控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的? ; .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的如抗寒、抗冻、抗盐、抗病虫害等的抗逆性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一种植物出现的优良抗逆性状,在自然状态下很难转移到其他种类的植物体内,主要是因为存在 。(2)自然界抗性基因的来源是 ;目前用于育种的优良基因大多是来自于

10、丰富多彩的野生植物,说明 是培养农作物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3)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许多植物发生遗传变异,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表现出一些抗逆性,如抗寒等,这说明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 。(4)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基因工程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哪些优点。(3分) ; ; 。17.(11分)已知,人类多种先天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本身的遗传缺陷引起的。请回答:(1)某人常出现紫绀,经医生检查其血红蛋白的链上第67位氨基酸为谷氨酸(密码子为GAA或GAG),而正常人是缬氨酸(密码子为GUU或GUC、GUA、GUG),该病在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型。 该病的根本原因

11、是患者有关的基因,在转录中起模板作用的一条链上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即_ _ _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变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基因中控制血红蛋白链上第67位氨基酸的碱基若发生改变,是否一定会引发该遗传病?请举例说明。_ _ _ _不一定,_,_ _。(2)人类有一种非球形红细胞性贫血(型),经查为糖代谢过程某个环节发生障碍。本病有红细胞自溶现象。如加入三磷酸腺苷后,自溶现象可明显降低。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ATPADPATPADP2ADP2ATP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ATP2AD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乳酸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激酶丙酮酸激酶 以下为成熟红细胞糖代谢途径中与ATP变化有关的过程简图:研究人员根据代谢过程,在红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加入各种代谢中间产物(除丙酮酸外),均无法得到丙酮酸,则该病最可能是由于缺乏_ _丙酮酸激酶,从而不能生成ATP所引起的。 在无该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引起孩子致病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隐性遗传)_ _。 一个患病的女孩的父母及叔叔均正常,但其祖父和婶婶是患者。那么他的婶婶生出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 _1/4。为避免生出有病的孩子,该家族应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条你认为可行的措施)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