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 立意升格课件 人教大纲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0718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 立意升格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 立意升格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 立意升格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 立意升格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 立意升格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 立意升格课件 人教大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 立意升格课件 人教大纲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编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 第二章 考场作文升格指导 第1节立意(中心)升格,【考纲解读】 高考大纲中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将“中心明确”列为基础等级中的第二项。所谓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都要以中心为依据。明确,即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因此高考考场作文所确立的中心一定要鲜明与集中,要有凝聚力与统摄力。,但从近几年的阅卷情况来看,一些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够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基本思想有头无尾,基本观点若隐若现。这些考生一味运用材料而不顾是否对中心有利,往往出现多个

2、中心或主次不清等现象。有的考生表述中心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心里想得不清楚,纸上写得不明确。主要原因还在于:写之前没有形成“明确中心”的写作意识,动笔时没有形成清晰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其作文仅仅是内心感受的自然表现,不是经过精心加工后的中心明确的文本。,为此,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显豁。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的位置,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清楚地了解作文的观点或主旨。这在考试作文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有开门见山,揭示题旨;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有段首显示,反复强调。,第二,把握具体文体应有特定的中心表现形式

3、。不同的文体中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议论性文章中表现为某种思想认识,具有明显的逻辑成分,中心论点可以用判断的形式概括;在叙事性文章中表现为某种感受或表象,明确的逻辑概括很少或比较含蓄,有时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意义或自己的感悟。,【病例呈现】 作文题目:以“怀想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升格例文】 怀想天空 江苏考生 古言曰:“文以载道。”那么,在现在虚伪、忙碌、铜臭味十足的社会里,有谁为我们撑起一片精神的晴空? 大师何求? 冰心、巴金老人先后逝世,割断了我们和那个“五四”最后的一脉联系。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之后,我们还能企盼谁?余秋雨越来越体现出

4、他商人的品质;韩寒、郭敬明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大行其道;贾平凹、莫言已难见其踪。他们中有谁挺起了擎天的责任?,现在的书籍,多数粗制滥造。从前讲的是三稿四稿,现在则是码字填坑,讲一顿饭完成一个中篇的构思。如此下去,形成了一股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书的品质,也浮躁了作者与读者的心。还剩下的,是易中天和于丹们,挖老祖宗的古墙。但他们是学者,不是大师。写出来的只能叫研究成果,而不是载道的文章,去撑起精神的天空。 意象已逝。,现在不是诗的时代。同时式微的还有一种叫诗意的生活。这也难怪,在这忙碌的时代,人们重复着家与单位或家与学校的单调,完成着各样的工作与作业,应酬着人事间复杂的关系,哪有余暇静静品味唐诗宋词

5、的美丽意境?于是小说便乘虚而入,占领了书市。当然,那些名著是无人动的,言情、武侠、玄幻的虚拟世界如毒品一般消遣着人脑。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波德莱尔曾说:“不懂得欣赏诗歌的人是庸俗的人。”难道我们国人的精神,真的要印上庸俗的烙印?还记得海子、顾城、舒婷、北岛等为当时的天空增了一抹亮色,那么现在又有谁重拾起那逝去的意象?,呼唤牛虻。 现在,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仍在闪现,古代的礼教已随孔家庙一起被砸成碎片,精神的愚昧悄悄地抬起了头。而鲁迅先生,你又在哪里呢?现在,有多少时弊待您针砭,有多少人待您唤醒。那一片精神的晴空,等待着您为我们撑起。精神麻木的国民,正需要您来洗去他们的庸俗,去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

6、园。 但鲁迅只有一个。那么牛氓,由谁来做? 法国建有先贤祠,让人们记住大师的精神;英国保留着每位名人的遗踪,甚至只是一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那我们,那一片晴空到哪里去找? 救救孩子,呼唤牛虻。 现在,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仍在闪现,古代的礼教已随孔家庙一起被砸成碎片,精神的愚昧悄悄地抬起了头。而鲁迅先生,你又在哪里呢?现在,有多少时弊待您针砭,有多少人待您唤醒。那一片精神的晴空,等待着您为我们撑起。精神麻木的国民,正需要您来洗去他们的庸俗,去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但鲁迅只有一个。那么牛氓,由谁来做? 法国建有先贤祠,让人们记住大师的精神;英国保留着每位名人的遗踪,甚至只是一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那我

7、们,那一片晴空到哪里去找? 救救孩子,【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对于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列出的只是通常的几个思考角度,仅供参考: (1)正确看待自己。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8、区域,在如何对待牛的问题上,一个哲学家就不如一个农夫。 (2)蛮干与巧干。做事得法,事半功倍;做事不得法,事倍功半。这位农夫抓住了牛的需求,他便成功地把牛牵进了栏中。试想,如果农夫放在牛嘴前的不是青草,而是其生存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比如,就算是高档金银首饰,牛也会乖乖进栏吗?当然不会,因为,它不符合牛的需求。,(3)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别人做一件事,强逼是不行的,那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奏效。其实我们要做的,仅是举手之劳,拿出一点生活的“青草”,给别人一点甜头和希望。 (4)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要做成一件事情,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别人想想,这样才会使事情办得更顺利,人生的路才会走得更顺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