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60197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就业促进法律制度,本章导语,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就业是劳动法研究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劳动就业的界定既是建立并确认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认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其他问题的基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并掌握以下问题:劳动就业的概念和形式,就业目标,国家促进就业的职责,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就业服务和管理的制度框架和要求。 本章教学重难点:我国就业政策转型,政府促进就业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相关义务,灵活就业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第一节 就业促进概述,概念,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自营就业等,特征,主体特定、劳动者自愿、有益社会和有偿劳动等,我国的灵活就业形

2、式,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活动。,正规部门就业与非正规部门就业 主要区别: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往往游离于法律保障的范围之外且工作极不稳定。 灵活就业与标准用工 主要区别:就业形式的灵活程度与从属性的强弱等。,一般 形式,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形式,二、就业政策与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两扇门”的就业方针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21世纪初期(2002年):积极的就业政策 十九大报告:“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 政策,引申: 1.我国就业制度转型中的遗留问题、原因及其影响。 2.

3、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历史贡献、不足及前瞻。,就业 目标,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我国就业促进目标在应然层面应定位于促进充分就业与保障公平就业两个方面。 充分就业的内涵? 公平就业的内涵?,三、促进就业的国家职责,引申:政府促进就业的有限性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第二节 反就业歧视,一、就业歧视的认定,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规定:就业歧视主要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根据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认定就业歧视需要同步考察如下要素:歧视原因、歧视行为、歧视类型、歧视领域、歧视后果、歧视例外

4、。,引申:我国就业歧视的界定需要考量的要素?,二、就业歧视的类型,三、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宪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禁止就业歧视、保障特殊群体就业等主要内容。,就业促进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域外主要经验: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强化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等。,反就业歧视需要法律治理与观念改造协同推进。,立法 保护,司法 救济,第三节 就业服务和管理,指由特定的机构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措施,以满足劳动者求职就业或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需求的行为。,基于提供服务主体的分类:公共就业服务 与经营性就业服务,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其主要内容有:培育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反就业歧视,规范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开展劳动力调查统计工作,建立就业登记制度与失业预警机制,建立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等。,就业服务的定义,就业服务的分类,就业 管理,谢谢观看!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