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59473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4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9月11日).ppt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首先,“基本原理”是指什么?1.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它本身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有一以贯之的 立场、观点、方法和逻辑,同时每个部分也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应用发展和具体结论等若 干层次,等等。2.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基本”是指哪个层面?按道理说,这里应该 是指“三个组成部分”之间一以贯之的理论和逻辑。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理解和回答这个问 题的尝试都远未达到这个层次。3.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能集中于那么哲学的基础理论, 着眼于那些作为基本立场、出发点、理论

2、前提和逻辑起点的观点和方法,选择最具马克思主 义最具普遍性的一般结论来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运 用。 二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在几 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一个 好的学风,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 种偏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怎样才能在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呢? 必须要联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 和解决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分

3、析和实认识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目标展示了我国现 代化建设的壮丽前景,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三结合哲学常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1、用马克思理论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 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想问 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4、使主观符合客观,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世 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十六 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现代 化建设实际的深刻分析,依据对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把握而提出来的,符合我 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 一心,奋发图强,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 局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

5、,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 要形式,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因此,我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办事情既要 从整体着眼,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 最大的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 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 程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 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

6、程,弄清其在发展 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我们经过努力胜利实现了现代化,1,学 海 无 涯 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 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此基础上,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 阶段。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目标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

7、理看问题、办事情,既重视量的积 累,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 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运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

8、系、相互作用的。人们在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人们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 界的能力,从而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因此,我们要自觉地在实践中实 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促进客观世界的发 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目的的过程。 一方面,要使经济总量翻两番,经济制度 更完善,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社会 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推 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另一方面,要使全民 族的思

9、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用马克思理论分析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目标的主观因素 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具有主观能 动性,能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发展要有新思路,改

10、革要有新突破,开 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必 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又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并要对外 因作具体分析,做到趋利避害。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既面临着大 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抓住二十一 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

11、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并坚定不移 地扩大开放,以积极的姿态和坚实的步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 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才能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 大动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3,学 海 无 涯 、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包含的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 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 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

12、会的目标,是 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 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 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 的全面进步。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观点,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 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13、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因此,必须以矛盾普遍性原理为 指导,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全国各地都 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由于全国各地条 件和基础千差万别,发展很不平衡,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也是不平衡的,会有先有后。各地 区、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东部及沿海地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 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4、目标的顺利实现。 、运用实践主体的观点,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必 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 量凝聚起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 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15、者。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重创造,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 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运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 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 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 贯彻“三个代

16、表”重要思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同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运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精神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在一定 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在奋斗 中实现理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特 别需要艰苦奋斗。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4,学 海 无 涯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 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 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 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