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专题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6848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国工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国工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国工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国工匠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国工匠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国工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工匠专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国工匠”专题素材及作文一、素材大国工匠 解说词 央视新闻推出大国工匠系列,记述这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梦。大国工匠总序工匠的工作貌似平常无奇,但是这些工作中都积淀着经年累月淬炼而成的珍重技艺,承担着身家性命和社会民生的重大责任,饱含着常人不易承受的坚忍辛劳,甚至还时或涉及耗体殒身的危险,事实上相当多的工匠岗位是以一身犯险而保大业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万民康乐。第一集 工匠胆魄,勇者无惧。1彭祥华(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在软若豆腐般的岩层间精准爆破,误差控制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被同事公认为“爆破王”。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八起八伏。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

2、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2015年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彭祥华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开工的成昆铁路,那是上世纪的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彭祥华所在的中铁二局二公司,拥有

3、出色的隧道爆破团队,承担过很多重大隧道的施工任务,彭祥华是这个团队的翘楚,被同事们公认为“爆破王”。决定精准爆破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装药量,为此彭祥华一直是自己分装炸药,凭借多年分装炸药的经验,彭祥华能够把装填药量的误差控制得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隧道内爆破面上通常有几十个炮孔,每个炮孔中的引爆雷管都要按照设计顺序爆炸,不同炮孔之间的起爆时差,在十几至一百毫秒间,还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每个炮孔的相对位置精准装药量引爆时间等因素,必须作为相互密切关联的系统来考虑,让它们以最佳效果相互作用,以求得严格控制下的合适爆破力度,那些在外人看来狂烈的爆破,在彭祥华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弹奏。巨大的爆破声冲

4、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彭祥华阻止了其他工友近前,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这就是大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身。2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徒手雕琢高能炸药,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徐立平所在的工厂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工厂之一,地处中国秦岭大山深处,国家一些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发射用火箭发动机都出自这里。29年来,徐立平进入厂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工作间的每一道门,挂好每一个风钩,对他来说这里的每一道门都是危险时刻的紧急出口。徐立平的工作是给火箭的固体燃料施行微整形雕刻,这也是固体

5、发动机制造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以火药为主,混合几十种特殊组分灌模浇筑而成,固化脱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药量方面与实际需求总是会有些差距,需要修整。但固体火药极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过程如果摩擦过力产生静电,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因此,这个雕刻过程绝不允许反复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师手上的经验感觉,0.5毫米是这种固体火药表面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但徐立平仅凭手上触摸一次就能准确测度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这种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颗粒,这让手工雕刻的行刀轨迹不容易把握。所以这种火药的微整形处理无法用机

6、器操作,只能通过人手的轻柔细致雕刻来完成,这种火药的雕刻者自然必须是超凡心理素质与高超技艺的合体人。雕刻过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与手和刀的节奏高度一致,以保持用力均匀。根据设计要求,徐立平需要削除环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药,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药却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一点一点为火药微整形。对于每个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间摆放的距离都有严格的规定。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过程中,助手必须时刻称量残药的重量,一旦达到一定数量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药后,必须装进预先准备的防静电袋里。对徐立平而言,为了自己更为了他的工友和工厂,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从青春岁月到年近半百,一个人偶然间能

7、够镇定地面临一次致命危险并不难,29年里天天面对致命危险,而能够守恒如常,那实在是太难了。3王进(国家电网山东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组组长)百米高空检修百万伏特带电线路,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王进在60层楼的高度与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但是,对于王进而言,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内蒙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2016年的竣工验收和运行表明中国拥有了目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电压最高的在用特高压电网工程,王进是山东电力集团带电作业组的组长,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收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40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

8、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增加,王进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60层楼的高度,王进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王进的身体却能如蜘蛛一般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王进是国家电网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之一,这位有16年工作经历的电工已经爬过2000多个高压铁塔了,但面对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各种严峻的新挑战也让他悚然心惊。王进身在138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王进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问题。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

9、线,另一只手工作,王进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装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王进的工作。王进的绝活还不止于此。线路带电运行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音,而王进仅仅凭耳朵听,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微小铝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这个绝活在整个国家电网系统中,也没有几个人能有。在验收的同时王进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100

10、0千伏特高压放电实验数据表明,几米之外的人会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形成的电弧化为灰烬。这样的挑战非王进莫属,因为中国660千伏超高压电网,带电检修是王进和他的团队创造的。在无数次的摸索和实验之后,王进选择了“秋千法”,“秋千法”带电检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对带电检修的工人挑战也最大,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不堪设想。以铁塔为支点,身着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像荡秋千一样,被绳缆吊着划过90度的圆弧之后,逐步带电,从没电荡的过程中,通过电位转移棒,瞬间让操作人员身上,带上了660千伏的电荡到带电的导线上,在几百千伏的超高压电线上行走,让几百千伏的电压从屏蔽服流过。第二集 大术无极坦克车体八

11、百多条焊缝,牙咬焊帽,单手完成;超薄钢板焊枪绣花,14公里繁难焊缝无一漏点;密闭高温,火花淋浴,焊接核电站高压管道100%合格。工匠境界,炼技修心。1 卢仁峰单手为“陆战之王”加冕王冠一直交出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左手丧失功能练就单手焊接技艺,耳听钢板落地声就能判断碳当量,用工匠之手为“陆战之王”加冕王冠。装甲是坦克之所以成为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坦克的各种装甲钢板连缀为一体。如果焊缝不牢,它们就会成为最容易被撕裂的开口。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焊接质量是坦克装甲强度的重要保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承担着我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生产任务。而作为厂里技术最好的焊接工人,

12、卢仁峰专门负责焊接驾驶舱,这是坦克上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位。焊接这种复杂的异型结构,在国际坦克生产过程中也是一道难题。卢仁峰解决这个难题的答案是,一直交出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是他靠一只手完成操作的。二十多岁时,卢仁峰就已经是厂里的技术骨干,1986年,一场事故让卢仁峰的左手遭受重创。被切去的左手虽然勉强接上了,但已经完全丧失功能。可是,卢仁峰却做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要继续做焊接工作。那段日子,卢仁峰泡在车间,顽强坚持练习,愣是靠给自己量身定做手套和牙咬焊帽这些办法,用单手代替双手,恢复焊接技术。他给自己定下了守恒任务:每天下班后焊完50根焊条再回家。五年的时间,他不仅恢复

13、了过去的焊接水平,而且再次成为厂里的焊接的技术领军人,完成了超越生理极限的突破。让卢仁峰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本世纪初,我国正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些新型战车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作为装甲。然而这种材料的焊接难度极高。卢仁峰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对新型钢材的性能了如指掌。甚至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他就能听出其中碳当量有多少,判断出应该采用怎样的焊接工艺。卢仁峰已经工作了三十七年,从我国最早的五九式坦克,到现在正在研发的第四代新型主战坦克,都有卢仁峰参与攻关研发。不断突破自己的技术峰值成为他不肯停歇的追求,如同临阵冲锋的坦克。2015年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

14、场大阅兵的27个装备方队如钢铁洪流般驶过,身为“陆战之王”的坦克亮相于第一方阵。而这个王者的王冠是由无数双像卢仁峰一样的工匠之手加冕的。2张冬伟以大匠境界焊缝“氢弹”内胆手工焊缝长14公里厚0.7毫米“氢弹”内胆,先修“心境”而后达“技境”的大匠境界。LNG(中文名称是液化天然气)体积仅为气态时的 1/600。这样的大比例压缩特别适合于远洋运输,但对运输船的技术要求极高。建造一艘LNG运输船的难度堪比建造一艘航母。能够建造这种船的国家,世界上也没几个。LNG运输船最大的危险是泄漏,装了十几万吨液化天然气的船简直就是一颗假寐的巨型“氢弹”,谁敢想象它的漏液点火呢?LNG运输船管住液化天然气泄漏的

15、关键构造是殷瓦钢内胆。张冬伟的工作就是焊接那些构成这个内胆的钢板。LNG船的殷瓦钢内胆壁的厚度是0.7毫米,大约相当于两层鸡蛋壳。殷瓦钢非常娇气,手指直接触摸或沾上汗液,都会导致它生锈。这使得张冬伟和工友们每一次登船作业,都是陪着千百倍的小心。直到2005年,中国才有了第一批16个掌握殷瓦钢内胆焊接技术的工人。张冬伟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沪东中华造船厂正在同时建造十艘LNG船。最新一艘LNG船的内胆由3600片规则的和数万片不规则的殷瓦钢板焊接而成,全船殷瓦钢焊缝总长度可达到140公里。其中有14公里的繁难焊缝需要人工完成。对一个殷瓦钢焊工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这个状态的

16、控制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张冬伟总能够有办法让自己在端起焊枪时平心静气。他焊完一条3.5米长度的焊缝需要整整五个小时。连续五个小时,张冬伟心如止水,手如拂羽,身如渊渟岳峙,这确实是大匠境界。这个境界是先要修出“心境”,才能达到“技境”。更多的中国LNG船陆续出坞,张冬伟们的心路历程将随着LNG船的遨行世界而愈加广远。3 未晓朋火花淋浴,焊接核电站心脏。密闭高温火花淋浴,极限操作无偏差。合格率100%!“干不好是我的耻辱”。在东部沿海的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正在紧张建设。密集布设的管道历尽曲折大都指向核电站的核心部位核反应堆。这些管道实际上就是连接核电站心脏的血管。出于最重要的核安全考虑,这个核电站的主管道设计管壁厚达70毫米,是目前中国所有核电站主管道当中最厚的。由于这种材料结构复杂,焊接难度大,目前只能采用手工焊接。而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