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567499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大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文综试卷第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24、春秋时期,在诸侯国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像齐国小白、晋国重耳这样的王室贵族流落他乡的情形较为多见。这说明了A. 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B.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C. 王位世袭难以为继 D. 诸侯争霸异常激烈25、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

2、途贸易兴盛26、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27、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A. 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 科学研究重心南移C. 科技指导农

3、业生产 D. 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28、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 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 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 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29、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 C.

4、五四运动 D. 抗日战争30、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说明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 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 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31、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致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

5、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32、1935年6月中旬,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汇合,实力增强,中共中央进一步突出了“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包含的意图主要是 A接通苏联,获取援助 B积蓄力量,准备反攻 C打破围剿,开始长征 D主动出击,国共合作33、表2反映出19291933年世界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3金额686556397269242A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 B各国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C大国的经济实力严重衰落 D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34、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

6、专访时指出,“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这说明我国外交A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C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D奉行不结盟的政策35、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一个持久和正义的和平”,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A. 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B. 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C. 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 D. 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

7、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2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当时影响这一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0分)材料二: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

8、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论尼克松均势外交战略构建(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列举美国在外交上实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9分)(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

9、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20世纪是个极端的年代,“这个世纪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他创造性的提出“短促20世纪”的概念,并把它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大灾难时期、黄金年代和“天崩地裂”时期(70年代初期以后到90年代初)。英国哲学家伯林:“我的一生我一定得这么说一句历经20世纪,却不曾遭逢个人苦难。然而在我的记忆之中,它却是西方史上最可怕的一个世纪。”西班牙人类学家巴诺哈:“在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安安静静地生、幼、老、死,走过一生,没有任何重大冒险患难与20世

10、纪的真实事迹人类经历的种种恐怖事件之间,有着极为强烈显著的矛盾对比。”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武昌起义爆发后,为挽救垂危的统治,清政府资政院(带有国会性质的机构)仅用三天就起草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采用英国虚君共和制模式,皇帝权力大大缩小,国会与责任内阁权力大为增强。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也由宪法规定,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

11、皇帝颁布,国会议员由国民公选。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国会有权弹劾总理,总理也有权一次性解散国会。整理自王立民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十九信条出台的历史背景、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修订的十九信条进行评价。(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

12、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 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9分)历史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BDBDDCCDABAC41、(25分)【答案】(1)攫取世界霸权。(2分)有利因素:欧洲衰落;美国拥

13、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4分)不利因素:苏联的崛起;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与独立)(4分)(2)历史背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陷入侵越战争泥潭;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欧洲、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兴起。(6分)表现: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邦交正常化。(3分)(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4分)(属于这类答案,给4分)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

14、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属于这类答案的给6分)42、【答案】示例:20世纪是个混乱(可怕、恐怖)的世纪(年代)。1914年1918年,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遏及欧亚非三大洲,给世界造成了巨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失。1929年至1933年从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大搞贸易保护主义、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1939年,法西斯国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被卷入,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虽然没有发生大现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自20世纪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