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6540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测试:辛亥革命一、单选题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空想社会主义B.三民主义C.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2.民国7年,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孙中山( ) A.尚未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B.找到了中国革命转型的正确途径C.找到了护国运动失败的原因D.开始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3.1912年孙中山为南洋路矿学校的题词“造路救国”,该题词体现了孙中山的( ) 联俄联共主张B.反帝反封建主张C.民主自由主张D.发展实业主张4.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

2、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如图所示)。处最恰当的填法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的消亡B.保守与激进并存的革命C.西方文明礼仪取代陋习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5.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可以让夙著声望的英雄,都能分占一部之长,从而消除如历代中国“地方豪杰”的“野蛮割据之纷扰”的现象。这表明孙中山( ) A.认为实行民权主义有其可能B.找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良策C.没有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D.意识到割据阻碍共和国的建立6.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根据

3、宪政原则,参议院的行为( ) 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东京B.广州C.上海D.檀香山8.1924年1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日节制资本,”其阐述( )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9.孙中山曾欣喜地说:“吾党无论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下列事件的发生及其引发的后续效应

4、,最能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四川保路运动D.北伐战争10.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在评价晚清某历史人物时说:“他在20世纪初领导了一连串英雄式起义,并终于整合出有效的联盟,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共和国。”这个“共和国”政府( ) A.是一个由纯革命派组成的政府B.废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颁布了众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D.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11.下列发生在辛亥革命后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清王朝统治的结束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A.B.C.D.12.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

5、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 ) A.成立兴中会B.筹建同盟会C.策划武昌起义D.组建临时政府13.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C.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D.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14.有人认为:“过去五

6、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民主性、革命性。“革命性、民主性”是指( ) A.便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C.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D.有效的限制了总统的权力1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B.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

7、革命任务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17.在下列辛亥革命的成果中,能全面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 A.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C.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8.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即1912年3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 )A.完全照搬美国1787年宪法B.体现了孙中

8、山的民权思想C.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D.反映了全体中国人的民主要求19.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A.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B.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C.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D.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20.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

9、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 A.倡导民主意识B.扩大自身权力C.反对政府改革D.打压革命运动21.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 A.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B.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C.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D.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2.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未经呈交参议院审核即行通过暂行报律三章,引起报界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对此指出:“民国一切法律,皆当

10、由参议院议决宣布,乃为有效。该部所布暂行报律,既未经参议院议决,自无法律效力。”这一事件反映了( )A.辛亥革命后立法制度混乱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孙中山对法治信念的执著D.分权制衡体制基本形成23.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2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 A.资政新篇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1954年宪法25.(2018江苏)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