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赏析举隅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56447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赏析举隅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赏析举隅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赏析举隅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赏析举隅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赏析举隅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茶馆赏析举隅一、从第一幕说开去茶馆共三幕,本单元选录了完整的第一幕和第三幕的尾声。茶馆第一幕,被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放在解释为什么茶馆的第一幕是“罕见的第一幕”?首先,可以提及作者的“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里,社会身分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吃洋教的小恶霸,下至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而更不同凡响的是,所

2、有这些人物都被剧作者描写得面目分明,让人难忘,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的色彩斑驳的图案。老舍又是如何驾驭这样的人物众多的舞台结构的呢?这里涉及他的所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在这一幕里,有好几个仅仅出现在第一幕而又分量不小的戏剧人物,老舍需要他们出场,是因为通过他们的舞台亮相,可以鲜明地反映出剧本所表现的当时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然而,尽管像马五爷、庞太监这样的人物都属于“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但这些人物又都能给观众与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又是什么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老舍善于以一当十地选择让人物亮相的情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顽固派取得了“胜利”。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

3、利”呢?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妇”这个情节。反动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老舍非常善于用语言(角色的台词)来塑造人物。老舍的台词是性格化的台词,是有行动性的台词。经典性的例子,便是第一幕马五爷的三句台词“二德子,你威风啊!”“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我还有事,再见!”在剧本的人物表里,马五爷是“吃洋教的小恶霸”。这号人物有多大的能量呢?正在欺侮常四爷的“善扑营当差”的地痞流氓,一听到“二德子,你威风啊!”这话,连忙过去请安,低声下气地说:“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老舍先生让马五爷只说短短的三句话,就把这个吃洋教的小

4、恶霸的气焰表现了出来,也把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强调了出来。这里要作个解释:“洋教”是过去中国人对天主教会的一种俗称。天主教传入中国后,社会上出现了一类依靠教会势力谋生甚至作威作福的人,这种人便被称作“吃洋教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一般老百姓怕二德子这样的在善扑营(清王朝豢养摔跤手的地方)当差的流氓打手,而这些流氓打手又怕像马五爷这样的“吃洋教的”假洋鬼子,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有行动性的语言,也有助于对于人物性格的揭示,因此这样的台词也是性格化的。焦菊隐导演在分析老舍的性格化台词时,就举了茶馆第一幕发生在刘麻子与松二爷之间的一段戏:刘麻子松二爷,(掏出个

5、小时表来)您看这个!松二爷(接表)好体面的小表。刘麻子您听听,嘠登嘠登地响。松二爷(听)这得多少钱?刘麻子您爱吗?就让给您!一句话,五两银子!松二爷,留下这个表吧,这年月,戴着这么好的洋表,会教人另眼看待!是不是这么说,您哪?松二爷(真爱表,但又嫌贵)我刘麻子您先戴两天,改日再给钱!焦菊隐导演对这段戏作了这样的评述:“从松二爷一共两句零一个字的台词里,看到一个多么既好体面而又多么寒伧的人。他爱极了这只小表,但又舍不得买,也没有力量去买。剧本上虽然写着刘麻子让他戴两天,可是,事实上,他一定是一声不响地把表递回去了。”老舍的语言技巧,同样也表现在剧中人物之间的台词交锋中。改良派的秦仲义与顽固派庞太

6、监狭路相遇。秦仲义说:“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太监回答说:“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秦仲义与庞太监之间的台词交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戏剧冲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冲突的侧面。茶馆第一幕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从戏一开场王利发与唐铁嘴之间的对白开始,戏剧性冲突就接连不断,而冲突又都是散点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这种编剧法也实属“罕见”。传统的编剧观念,在欧洲有“行动一致律”,在中国有李渔所说的“立主脑,减头绪”。但茶馆的第一幕却以头绪纷繁见长。传统的编剧观念要求营造所谓“缘起展开高潮结局”的贯串情节线索。但茶馆没有一以

7、贯之的贯串性情节,在第一幕里也没有沿用以“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的情节性结构法,而是巧妙地借助茶馆这个平台,用一张张人物速写汇合成一幅幅社会剪影;用一段段戏剧冲突,构成一个个戏剧片段,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本质内容。二、茶馆尾声的独特艺术魅力刘麻子的扮演者、著名演员英若诚对茶馆尾声的艺术魅力,有这样一段描述:“第三幕结束时,三个老头撒过纸钱后,两个老头走了,就剩下了王掌柜一个人。一个老头,站在台上,没有一句台词,这样处理在话剧中是少见的。我们其他演员都在幕边上等着谢幕,真是大气都不敢出。那么大的剧场,一千多观众,雅雀无声,一动也不动,真是了不得的事,这不是常见的现象。”王利发的扮演者于是之也对这个

8、结尾的艺术效果有个体会:“关于这个结尾和这个戏的高潮还有很多争议,但我觉得它是高潮。这个感觉是在舞台实践中得到的这戏本来可以不维持下去了,但观众非听这三个老头说什么不可,而且非常安静地等待着。我猜观众的心理,是要听听他们到底怎么总结自己的一生,这个戏到底怎么结束。我认为也就是老舍敢于这么写这个高潮,就是加上沈处长的戏,高潮也是在这儿。”茶馆的尾声的确是全剧的高潮,不仅是全剧的人物情感渲泄的高潮点,也是全剧的戏剧性冲突的高潮点。在这之前,茶馆中的戏剧性冲突都是在这一个人物与那一个人物之间展开的,如秦二爷和庞太监之间的冲突。茶馆的结尾是三个老头的自奠,三个老头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但他们的相聚却构成

9、了全剧的戏剧冲突的高潮点。三个老头的结局,显示了一个道理:三个老头一个曾经一心想当良民的茶馆掌柜,一个一心想“实业救国”的实业家,一个一心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都没有了活路,都有理由诅咒这个黑暗社会(而不是某个个人)了。于是,戏剧冲突的性质变成了三个老头与整个旧社会的冲突。听听三个老头的这三句台词:秦仲义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王利发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常四爷我爱咱们的

10、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最值得注意的是,茶馆头号主人公王利发,这个最初胆小怕事的王掌柜,到全剧结尾的时候成了个什么都不怕的王掌柜了,原因是他觉得他非死不可了。连死都不怕了,还会有什么顾忌呢?老舍让观众看到了王掌柜从“一定要活着”到“非死不可了”的思想变化的全过程,也让演员有了充分发挥自己才情的机会。看到王利发的结局,就会想到戏的开局。王利发按着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王利发在第一幕里表现出的“精明”有时几近于“油滑”。而在第二幕里,王利发一个劲儿地贴“莫谈国事”的字条,但“国事”不断找上门来,和特务兵痞的每一次照面,虽然表面上依然满面堆笑,委曲求全,但在内心里已经

11、逐渐积累起不平。到第三幕,当他使出浑身解数,想在“改良”中突围,结果反遭暗算,茶馆要落入贼人之手,他就决心把家人送到解放区,而自己以死相拼。揭示王利发的性格命运对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有直接的意义。一个本想当顺民、老老实实挣钱过日子的中国人,都不能见容于这个旧社会,这个旧社会是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不要忽略茶馆结尾透露出的人生滋味。三个老头奇迹般地相聚到一起时,有一小段因花生米引起的对话:常四爷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尽管“多么可笑”,但“有了花生没有了牙”的窘境却是人生的一个最普遍性的尴尬处境。因此,这些台词也成了一句常常被人引用的警句。-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