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合集(共2课时)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45564154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合集(共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合集(共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合集(共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合集(共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合集(共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合集(共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合集(共2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解释【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教会学生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记录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科学教室

2、里面,跟以往的科学教室里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任课老师不一样,多了听课教师,有苹果)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板书: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教室里有许多的变化,大家想一想,怎么会有这么多变化呢?(因为今天有新老师来上课比赛,借我们班上课,所以我们换了教师)(我想今天可能上课要用到苹果,所以老师带来了苹果)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说?3刚才这位同学,在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板书:思考),最后向大家进行了说明。(板书:说明)4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说明,科学上叫它解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解释。(板书,齐读)5现在大家看一看,解释是不是随便说说呢?(不是)对,解释是在观

3、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并合理地说明。过渡:侦探都会对一些现象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从而发现一些秘密。大家想不想当个小侦探,去发现一些秘密吗?(想)好,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小侦探。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老师出示脚印图,从右向左逐步展示)1看!图上有什么?这是雪地上留下的两只小动物的脚印图,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脚印是怎么样的呢?(大小、疏密)2这是脚印的一部分,看,脚印还在延伸。脚印发生了哪些变化?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能解释一下吗?小组同学相互轻轻说一说,一会我们来交流。3谁愿意来解释一下脚印变化的原因。(注意评价)(多生解释,吃掉)相机板书:吃掉、飞走,抱

4、走4这位同学的解释有可能吗?(有)有可能就说明这种解释是合理的。还有其他的解释吗?(学生继续解释,飞走,抱走)板书:飞走,抱走5大家观察仔细,思考认真,从而发现了脚印的一些秘密,作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可真像一个个小侦探。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如脚印变化)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大小脚印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脚印的疏密)。所以,我们既要善于观察,又要勤于思考。下面我们就来观察研究一个苹果。三、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1这是一只烂苹果,老师也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请大家仔细观察,完成表格,(投影)为什么说苹果是烂的呢?你观察到什么,把苹果烂的现象填在左边

5、的格子里。把烂的原因填在右边的格子里。小组长负责小组讨论,注意及时记录你们的发现。老师看,哪一个小组最会合作,记录得最多最清楚。(学生观察,记录,老师巡视,看看哪组记录得最具体,对适时表扬指导)2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苹果表面变色了,渗出水,有点腐烂发出的气味,摸上去软软的)(苹果坏是因为时间放长了,摔到了)3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想?4还有小组有不同的发现吗?5(拿出典型的记录单)大家看,写在记录纸上的这些内容,哪些是解释?那剩下的这些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们一般把它们叫做事实,它是解释的依据或证据。(讨论,实物投影)6根据观察到的事实

6、,认真思考,合理说明就得到了解释。我们看,这个小组的几个解释。7对于苹果变坏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温度太高,有人认为是被人摔了。他们说得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证据。他们的合理解释都是正确的吗?其实苹果是被老师摔的,那么这条解释就是事实,是正确的。如前面我们作出的关于脚印的解释,探险人员亲眼看到了被吃的一幕,那被吃就是事实,是正确的。飞走,抱走就不是事实,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的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获得充分证据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得到正确的解释。(投影出示)过渡: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

7、,我们来看看关于昼夜变化的解释。四、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1(投影出示哥白尼关于昼夜变化的解释)这个解释,大家觉得合理吗?2在这个解释出现之前,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吗?我们来一段资料。(PPT)3看了这段资料,你同意哪种解释呢?4大家都同意哥白尼的解释,不同意其他解释。其实,其他的解释,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人们也是深信不疑,也是觉得合理的。从这份资料,我们发现,合理的解释永远合理吗?一个合理的解释,是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结果。五、课后拓展。1同学们,今天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能认真的观察、积极的思考,你能结合板书来说说今天的收获吗?2解释就

8、在我们身边,老师来表演一个魔术,请仔细观察,你能得出什么解释呢?(和学生合作完成消失的水魔术)3魔术表演完了,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合理解释呢?课后可以讨论一下,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最合理的解释。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1.解释看到(观察) 想到(思考) 事实(现象) 现象推理说明解释联系规律 事物之间 2.建立模型【教学目标】1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2了解简单模型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解释。【教学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教学难点】建立模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黑盒子、滚珠、厚纸板、胶带,两根线绳,以及铁垫圈、可打开的闭合纸筒、钻孔器、回形针等。【

9、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探究“黑盒子”模型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盒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内的某个位置上。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请大家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方法)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找障碍物的方法,现在我们再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4提供给学生相同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盒子,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10、5学生分组收集有关盒子的事实。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7全班交流。(学生将自己组研究的结果写在黑板上)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黑盒子”的事物,我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2教师出示三球仪(模型)、植物细胞模型(图)、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课件),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这些模型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说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3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公式也是一种模型。4小结:同学

11、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盒子”,又知道了用图可以解释植物细胞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用公式可以让我们轻易地解决很多问题。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5提问:我们以前用到过哪些模型?模拟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6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三、探究纸筒模型1谈话:(出示纸筒模型)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线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教师演示一下),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2学生建立图示模型来进行解释。3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画的模型,用合适的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来验证自己的解释。四、小结1如何获得“黑盒子”里的信息:可利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了解周围环境,以确定物体间的相互关系。2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1)分析问题;(2)收集数据;(3)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4)确定条件;(5)规定材料;(6)建立初步模型;(7)评价模型;(8)修改模型。【板书设计】2.建立模型“黑盒子”模型“纸筒”模型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