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55201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 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 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 特点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分 类汇编月单元古代中 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 特点 H 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目录 H 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H1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 H2 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1 H1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H1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 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 12 月月考(201412) 】2.苏轼曾论 述 :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 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

2、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 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知识点】H1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宋代经济 【答案】D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民庶之家”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是为了收租,并非 为了同情别人,当遇到灾荒之年还要减免地租、借给他们种子粮,原因是害怕佃农离开导致 土地荒芜,那样损失会更大。这说明了当时的佃户在租种土地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故选 D。 A 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 项明显错误;C 项错误,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思路点拨】租佃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生产关系,根源在于封建的土

3、地私有 制导致的土地兼并的盛行。战国时期,租佃关系开始出现,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西汉时 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宋时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经济形态,明清时期发展为主要的形式。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 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 】 5、历史学家费孝通说:“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 不但现在利用动力的机器用不进,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技术不能改良,农民们要凭赤手 赤足在田里劳作,农业里拖住了大量人口,农民的生活程度也终是在饥饿线上挣扎。 ”以下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B古代铁犁牛耕并未真正普及 C小农经济是

4、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趋势 【知识点】H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小农 经济 【答案】C 解析:“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不但现 在利用动力的机器用不上,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可见作者认为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 生产方式,制约了弄农业技术的改良。A、C、D 项都无从体现。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的 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 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 】 4、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

5、,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BCD 【知识点】H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 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 【答案】C 解析: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即说明我国 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 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不正确 ; 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错误。 故选:C 【思路点拨】

6、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小农经济的关系的正确 认识。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 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201411)】3、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 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H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 小农经济 【答案】C 解析:通过“东方小农”、

7、“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 他们上面的权威”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小农经济在维护封建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方面的作用,指出中央集权制度离不开小农经济的存在。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小农经济对政治的 影响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 历史卷2015 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2) 】 26有学者发现 : 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 20 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 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 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

8、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知识点】H1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答案】A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秦防金属腐蚀技术失传、元代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 兵器技术在清代终止,归纳其共性,均在于由于王朝更迭,导致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 传。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 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201411) 】4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 ,到了

9、清朝前期, “乡民以种稻收 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知识点】H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 古代的小农经济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唐朝岭南只种稻谷,到清朝因稻谷的收入减少,棉花、甘蔗、桑 树种植利润高,而改种之,说明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封建统治阶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A 项“放弃”错误;小农经济的解体是在 1840 年以后,C 项与题干无关;D 项材料中没有体 现。 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

10、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 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201411) 】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 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知识点】H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 古代的小农经济 【答案】 C 解析:“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棉花种植的主要目的

11、是为了满足家人的 穿衣需要,材料中的“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就是明证,这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特点。 由已学知识可知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C 项表述不合史实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 项不符合“元朝” ;D 项与材料无关,因此材料无法体现 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解读,并对中国古代的小农 经济的基本特点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 届浙江省嘉兴一中等五校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201412) 】1下图是 2002 年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 7000-8000

12、 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 轮,据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 A棉 B麻 C毛 D丝 【知识点】H1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 【答案】B 解析:当年,跨湖桥遗址挖掘中发现了陶瓷做的纺轮和线轮,并在线轮中 发现了纤维状物品, 而这些是当时人类做纺线的 工具 , 当时的跨湖桥人利用 “线轮” 、 “纺 轮” 等工具将天然原料制纱成线。C 项显然与实事不符,排除,结合题干时间 70008000 年 前可知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麻,棉花是中国古代从印度引进的重要的纤维作物,公元二世 纪至公元四世纪,中国的新疆、海南岛、云南等边疆地区开始种植棉花;距今五六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期中期,

13、中国开始养蚕、取丝、织绸;故排除 AD 项,本题正确选项为 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时间并结 合相关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01412) 】 H1K249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相关情况统计: (1)根据材料中的表 1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汉末年到明代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6 分) 今后,随着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 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同时有大量农业先

14、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粮食的继 续稳定地增产是可以预期的。 现在只将各项指标截至 1979 年为止。1979 年粮食播种面积比 1949 年增加不过 24010,而 复种指数则增加 232%,粮食总产量增加了近两倍。耕地面积亩产提高了两倍半还多 (259) 。与历史相比,1979 牟的耕地面积亩产 570 斤,相当于清中叶 367 斤的 1553010,比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情况最好的 1932 年的 2954 斤更大大增产,相当于后 者的 193 倍。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农业出版社 1985 年版 (注:耕地面积指年初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播种面积指实际播 种或

15、移植农作物的面积;复种指数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 (2) 根据材料中的统计数据, 概述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较之古代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11 分) (3)根据材料概括 1979 年粮食生产的特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粮食生产的认识。 (8 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答案】答案:(1)概括: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没有质的飞跃;粮食亩产水平总体发 展缓慢,粮食亩产一度有起伏;人均占有原粮和劳动生产率以唐代为分水岭,唐之前不断上 升,唐代处于最高峰。唐之后呈下

16、滑趋势。 (6 分) (2)变化情况:中国近代同古代相比,粮食生产全面衰落,具体表现为粮食生产单位面 积产量下降,粮食劳动生产率下降,人均占有粮食量下降。 (5 分) 原因: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6 分) (3)特点:耕地利用程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与亩产量都有较大发展,创 历史记录。 (4 分) 认识:粮食生产关系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工业的发展,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生 产发展,提高粮食产量;粮食生产要走集约化道路。通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 产量;要理顺、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提高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4 分) 解析:(1)要紧扣材料,结合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尤其要注意唐朝时的数据,分析回答。 (2)结合材料回答。将材料二表格中数据与材料一中的表格数据对比分析找出变化。联系 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原因。(3)结合材料“1979”年粮食播种面积比 1949 年增加不过 2.4%,而复种指数则增加 23.2%,粮食总产量增加了近两倍。耕地面积亩产提高了两倍半还 多(2.59)。与历史相比,1979 年的耕地面积亩产 570 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