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5108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7张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9课,学习目标: 从唯物史观角度掌握资本主义制度完善扩展的表现、影响。,二、资本主义的扩展,(一)资本主义的扩展 (美国),美国,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北部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动力织布机厂,需要掌握南方的市场,销售工业品,同时,也需要南方的棉花等原料;而且北方的资本家希望解放黑人奴隶,扩充自由劳动力。,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奴隶制度),兴盛的种植园经济,南方拍卖黑奴的场景,拍卖黑人奴隶的广告,希望有更多的黑人奴隶,发展更多的种植园;甚至想把奴隶制度推广到新扩张的西部领土上。,矛盾逐渐不可调和,南部: 种植园经济 (需要

2、更多奴隶),北部: 工商业经济 (需要解放奴隶),内战爆发,1861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宅地法规定:“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有财产”。,满足了民众对土地的要求,赢得民众支持,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5年战争结束,北部胜利。,恩格斯在1864年11月就曾经这样预言:“这种人民战争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整个美国几百年的命运。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一经粉碎,这一国家就会繁荣起来,在最短时间它就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卷431页,在南北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

3、,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却跃居首位。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为此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二)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美国 (1861年南北战争),俄国 1861年?,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屈服,政体,时间,九世纪晚期,13世纪上半叶,14世纪,16世纪初期,16世纪,被元朝征服,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20世纪初,沙皇,临时政府,封建沙皇统治 农奴制 经济落后,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

4、战争,俄国大败。这场战争不仅是俄国颜面尽失,还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俄国财政雪上加霜。这个时候的俄国认识到,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提高国力。,农民暴动,内忧,外患,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农奴制改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普及文化教育、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其他改革,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法令规定: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

5、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要素:雄厚的资本、 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原料。,自由的劳动力,雄厚的资本,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残余。,(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德国),美国 (1861年南北战争),俄国 1861年 农奴制改革,德国 ?,长期以来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到18世纪后期,德意志全境分布着296个邦国,各邦之间关卡林立。一个商人从柏林去瑞士必须经过十个国家,兑换十次货币,办理十次过境手续,缴纳的关税超过他所运货物的价值。 大国崛起帝国春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6、,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当时以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邦国实力最为强大,都想由自己领导德国的统一,并为此展开明里暗里的竞争。,普鲁士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现役军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占欧洲第一,普鲁士有发达的工业和农业,这成为强大军事力量的源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通过19 世纪初的改革, 容克地主牢牢的控制了国家政权,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的社会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在经济上已经资产阶级化, 甚至许多人还进入工业领域, 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弄潮儿他们在制铁等工业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经济利益的资产阶级化使普鲁士容克地主和德国资产阶级一样, 把统一德国当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9 世纪

7、德国统一运动的再思考邢顺华,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 . 而是要用铁和血,铁血政策,铁血宰相俾斯麦,武力统一德国,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国王担任,世袭;联邦主席、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外交、军事、立法权,控制立法权,皇帝任免、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对皇帝负责,联邦议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帝国议会,联邦议员由邦国君主任命、世袭;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联邦议会最高权力机关;掌握立法权;帝国议会权力很小,皇帝权力巨大,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专制主义色彩,性质:容克贵族占主导,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8、;是一种半专制、半民主的君主立宪制,权力,权力,权力,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4、评价: (1)进步性: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9世纪末其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2)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专制色彩(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原因: A长期分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B容克贵族领导通过自上而下完成统一,统一后容克贵族的势力很强大。,(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

9、日本),美国 (1861年南北战争),俄国 1861年 农奴制改革,德国 1864-1871年铁血统一,日本,背景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军事封建专制统治。,背景2:1853 年,美国对日本发动战争,日本的门户被打开,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推行三大政策,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制定宪法。,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五)资本主义的扩展 (意大利),美国 (1861年南北战争),俄国 186

10、1年 农奴制改革,德国 1864-1871年铁血统一,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意大利,小结 :,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几点认识:,1、形成条件: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治 政治:欧美国家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制定宪法 思想: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2、过程形式: 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确立,此后日益健全;途径各不同;,小结 :,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几点认识:,3、主要特征: 议会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制度,5、主要作用: 缓和矛盾,稳定秩序,维护统治; 保证资本主义经济

11、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6、基本评价: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但存在一定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4、主要原则: 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社会形势,时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不断上升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小结 :,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几点认识:,1、形成条件: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治 政治:欧美国家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制定宪法 思想: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2、过程形式: 到19世纪70年代

1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确立,此后日益健全;途径各不同;,小结 :,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几点认识:,3、主要特征: 议会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制度,5、主要作用: 缓和矛盾,稳定秩序,维护统治; 保证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6、基本评价: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但存在一定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4、主要原则: 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达标训练】,1.马克思对某国的政治进行如下的评价“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该国是指( ) A. 英

13、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2.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这说明此宪法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实行了三权分立原则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D,C,【解析】“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说明该国已经立议会制度,但议会权力很小;混杂着封建残余, 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反映该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由此可以判断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故选D项;,【解析】由题干中的“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可知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AB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D。,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