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54911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信息世界,.,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

2、,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在我国的历史上,,.,鸿雁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

3、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赠 范 晔,年代:【南北朝】 作者:【陆凯】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译 文,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指 范晔) 江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 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 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古代与现代信息传递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