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精编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54817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精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卷(120分钟完卷,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污涩(s) 蜷伏(qun) 咒骂(zhu) 郁闷(y) B、忏悔(qin) 怂恿(sng yng) 娱乐(y) 缀行(zhu) C、少时(sho) 苫蔽(shn) 假寐(mi) 煞白(sh) D、迷惘(wng) 伫立(zh) 干瘪(bi) 胸襟(j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消耗 懒惰 怅然 畏罪潜逃 B、虐待 叮嘱 蓦然 据为己有 C、魁梧 杜鹃 料俏 孤苦伶仃 D、蓬松 羞怯 禁锢 怪诞不经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2分) A、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队员神采奕奕进入会场。 B、我们两人的成绩差不多,只不过我的物理成绩比他略胜一筹。 C、元宵节的烟花把夜空装扮成了美丽的不夜天,让人眼花缭乱。 D、王飞的作业一直以来都是工工整整,一尘不染。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母亲带了浑身黄色的一只小猫回来。 C、游过这条并不宽的河,我用了大约半小时左右。 D、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5、依照例句,选取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写出你的奇思妙语。(2分) 例:蛤蟆

3、的理想:天鹅肉不想吃了,只希望自己不被人类扒皮就万幸了。 仿写: 6、下列作品中与作者、年代、国别不对应的一项是( )(2分) A、郑振铎猫中国现代B、蒲松龄狼中国清代 C、梁实秋鸟中国现代D、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匈牙利现代 7、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2分)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

4、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3分) 8、近日,七(2)班开展了“动物,我们的朋友”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活动一:宣传 (1)为了增强同学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学校宣传部要在校园里悬挂一些条幅,请你帮忙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活动二:阅读 (2)在“了解动物,关爱生命”的读书活动中,小明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目前全球共有17291种已知物种有灭绝危险,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发现前就已经消失。人

5、类的活动使物种灭绝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而人类也正面临着生存基础日益缺失的危险。 材料二:目前,世界上仍有37%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处于人类直接消费需要的威胁之中。象牙、犀牛角、熊胆、虎皮骨、藏羚羊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全世界每年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高达上百亿美元,仅次于军火、毒品的走私交易数额。 活动三:反思 (3)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感悟。(3分) 据媒体报道,家住新乡辉县市的大学生小闫,最近摊上了大事儿:他和朋友将自家门口鸟窝里的鸟掏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售卖,被公安机关抓获。按小闫的说法,直到森林公安抓了自己,他才知道那些白色胎毛还没褪净的小鸟,竟然是国家二

6、级保护动物燕隼。今年8月,小闫和朋友分别因犯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7、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8、、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1、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2、同是人与狼的

9、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丑猫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

10、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瞄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

11、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

12、。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3、简要说明第自然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4、第自然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5、第自然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