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52896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1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时间: 2012 年 11 月 12 日下午 2:305:00 试卷满分: 150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滂 沱/ 磅 礴遏 制/ 拜谒 叱咤 / 姹 紫嫣红 B. 悄 悄/ 悄 然弄 堂/ 玩弄 下载 / 载 歌载舞 C. 青苔 / 鞭笞 菲 薄/ 绯 闻船舷 / 弦 外之音 D. 玉玦 / 衣袂 瞋 目/ 嗔 怪栅 栏/ 春意阑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惆怅呕歌风云变幻嘉言懿行 B. 踌躇编辑桀骛不驯黯然泪下 C. 屠戮和蔼提要钩玄博闻强识 D. 旗竿震憾生

2、杀与夺绿树成阴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 最完美无缺的阴谋,最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都有 图穷匕见 的一天。差别只在于, 图 是遂自己意愿慢慢打开的,还是被他人强行过早揭开的! B. 我们学生围在张老师的身边,让他在60 岁大寿时享受着天伦之乐 。 C. 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 。 D.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 , 语言简洁 , 意境隽美 ,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变所致

3、。 B. 给自己定位要有自知之明,因此当有两忌:一是不能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二是不能 妄自菲薄,自惭形秽,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 C. 生死疲劳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 轮回 的艺术图像, 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 坚韧的精神。 来源 : 学。科。网 Z。X。X。K D. 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还必须在建设民族文化和引领世界文化上有所建树,靠思 想文 化和价值观念的感染力和竞争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天下心悦诚服”。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

4、史书, 共 33 篇,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 重大影响。 B.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 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五种体例。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C.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 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仁”。 D. 中学课本上有不少令人难忘的教师形象,有温柔、热情、公正、热爱学生的蔡云芝先 生(魏巍我的老师 ) ,有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 ,有刚毅、

5、深沉的爱国者韩麦尔先生(歌德最后一课) ,有才华横溢、风趣 幽默、稳健而潇洒的梁启超先生(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 题。 来源 :Z&xx&k.Com 境与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 界。但是, 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 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 情意” ,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

6、“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 “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 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 “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 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 “境生于象外” 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 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 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 , 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 察这个问题, 就不难发现, 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 他的原意。 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

7、没有境。 刘禹锡虽然说 “境 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侹的 诗: “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 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 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 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 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 站在地上, 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 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

8、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 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 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 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s 水边、 河边 )的世 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 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 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

9、形成不一定要靠 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岱宗夫如何,齐 鲁青未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 暗示形成的, 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 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 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 材料, 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 由水聚集而成的

10、,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 斑斓、 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 人都会 有的体验。 (选自学术文化随笔诗学篇意与境,有 删改) 6. 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意境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成功的意境 可 以使读者沉醉其中。 B. 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 读 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C. 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欣赏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D.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11、。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 形 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 7. 对文中材料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引用“心源为炉, 笔端为炭 , 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 于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 B. 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 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 C. 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 的创造 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 D. 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 歌意 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

12、验。 8. 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言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由象生”,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后 人对刘禹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B. “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 而 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C. 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 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 就 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在诗歌本身所创造的和读者所想像的时空之中。 D. 借鉴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可以很好地解决 中国 文艺理论界的困境,也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三、古代诗文阅读

13、(共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刘宽仁恕 后汉书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宽尝行,人有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 下驾与之而步归。有顷, 失牛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 随所刑罪。”宽曰: “物 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 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 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 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

14、训。人感而德兴,日有所化 。 ,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 睡状。帝问: “太尉醉邪 ?”宽仰对曰: “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 不堪之,骂曰: “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 孰甚焉 ! 故吾惧其死也。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其当朝会,妆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 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乎?”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_后汉书(节选自百度百科) 亭传 t ng chu n :古代供旅客和传递

15、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 苍头:因以清巾裹头而得名,指奴仆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州里服其不校校:计较 B. 物有相类,事容 脱误容:允许 C. 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长者: 年老者 D. 灾异或见,引躬 克责躬:自身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且为 之奈何 B. 宽尝于 坐被酒睡状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C. 乃就车中认之此亡秦之 续耳 D. 京师以为 谚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11.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丢失了牛,就把刘宽的牛牵走了,后来此人找回了自己的牛,将牛归

16、还刘宽, 刘宽没有计较。 B. 刘宽通晓学术文艺,灵帝常让他讲解经书,因感责任重大,刘宽忧心如醉。 C. 刘宽不赞成对吏民使用刑罚,而是注重对其进行礼义教化。 D. 刘宽派仆人去买酒,仆人却大醉而归,客人忍不住责骂,刘宽担心仆人自杀,派人去 探视。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2)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 (3)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3. 请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 处) (3 分)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 所 贵 乎 道 者 三 动 容貌斯 远 暴 慢 矣 正 颜 色 斯 近 信 矣 出 辞 气 斯 远 鄙 倍 矣。 ( 论语 ?泰伯篇 第八 )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送 友 人 (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